2025秋季12-2

2025-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乄妖精丶

核心主题:教育的艺术——如何有效地批评学生

一、批评的根本目的:激励与唤醒

詹校长指出,批评的出发点至关重要,正确的批评是教育的工具,而非惩罚的武器。

· 核心原则: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抬头,而不是让学生低头。

· 根本目标:

· 是激励,而不是打击;

· 是唤醒,而不是压抑;

· 是帮助孩子建构自我,融洽师生关系。

· 失败的批评:导致师生关系破裂的批评无疑是失败的。

二、 批评的四种目的与正确心态

书中提到了四种不同目的的批评,我们需要辨析和践行:

1. 以纠正错误为目的的批评

2. 以建立关系为目的的批评

3. 以传递善良为目的的批评

4. 以发泄情绪为目的的批评(这是“悲剧的导火索”,必须避免)

正确的心态:

· 批评不是让孩子认错,而是让孩子学会思考。

· 批评不是让孩子认输,而是让孩子学会尊重。

· 批评的目的不是分胜负,而是共同解决问题。

三、 有效批评的“五不责”原则

在时机不当时批评,效果会适得其反。以下五种情况不应责备孩子:

1. 饮食时不责

2. 疾病时不责

3. 烦躁时不责

4. 悔改时不责

5. 初犯时不责

核心要点:任何一方(老师或学生)有情绪时,都不适合进行批评。情绪稳定是有效批评的前提。

四、 有效批评的实践方法

1. 采用对话式沟通:批评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训斥,而应是通过沟通和对话的方式进行。

2. 允许并鼓励辩解:给予孩子“回嘴的权利”。通过他们的辩解,我们可以:

· 觉察到孩子的痛点和泪点。

· 反思自己,做到对症下药。

3. 关注个体生命需求:老师的眼神应是温和与期盼的,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可靠的依靠。

4. 始终让孩子看到希望:每个人都活在希望里。批评不是侮辱,不是一棍子打死,要点明改进的方向和可能性。

总结与启示

这一部分内容深刻地揭示了,批评的本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心和连接。它要求我们作为教育者或家长:

·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确保自己和孩子的情绪都处于平稳状态。

· 牢记目标,对结果负责:我们的目标是孩子的成长与关系的和谐,而非一时情绪的发泄。

· 保持开放与真诚:通过平等的对话,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共同寻找前进的道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