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今日看点重庆市

重庆•洪崖洞 | 活着,是它唯一的选择!

2017-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骑驴漫游

像乞丐般落魄地活着,朝不保夕; 

像土豪般耀眼地活着,受尽非议;

哪样更糟?哪样更好?

活着,始终是一场终极挑战。

身为人,我们走自己的路,也许会艰难、也许会孤单、也许会困惑,但也许心灵会很轻松,也许终点的风景仍会美丽,因为生命本身神圣不可侵犯。

可身为建筑,若执意走自己的路,注定会艰难、注定会孤单、注定会灭亡,那灭亡之力,势如破竹,不可抵挡,若妄想反抗,得来的便是死亡。

图片来自 网络

重庆洪崖洞,世人都说它像极了《千与千寻》里的不思议之街,也不知道是谁借鉴了谁,反正洪崖洞就这么红了。

外地人大多冲着这名头而来,到访后纷纷感叹:不过是一处人造景观,外形从某个角度看,颇有些传奇魔幻色彩,不过也仅此而已,内里被大大小小的购物街塞满,倒是很适合喜欢购物的大妈旅游团。

本地人很少对洪崖洞感冒,各大媒体、微信红人上充斥最多的标题是:《洪崖洞弱爆了》、《还去洪崖洞人挤人?》、《这些夜景比洪崖洞美多了》,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大多重庆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处仿古建筑。

面对永无止境的质疑,洪崖洞无话可说,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更何况它曾经只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破吊脚楼,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不过,我还是想告诉大家,洪崖洞的前世今生,至少在下次评论洪崖洞的时候,能够稍微客观一些。

图片来自 摄影师张想

洪崖洞,原本就真是一个洞

也许你们都想知道,一座吊脚楼建筑群,为啥叫洞?这要追溯到很久之前。

还记得此前的文章《通远门》吗,里面提到明末戴鼎筑城,出于军事需要,重庆建起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大约建于宋代的洪崖门,从此变成一座闭门。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是一座假的城门,有城楼、炮台,就是没有门,这古代人民的套路,还真是藏得深。

那洪崖洞,就在洪崖门外岩石下方的悬崖边,是一个巨大的石窟。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常年居住在这洞中,洪崖洞便因此得名。从古至今,人们都没有停止追寻神仙的步伐,晋代大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清人王尔鉴作诗云:“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道光年间,更有重庆知府王梦庚流连难舍,半醉半醒间吟唱出经典名句“拍肩怀古仙,徘徊不忍去”。

古代人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有个寓意。比如重庆十七座城门的布局取自“九宫八卦”,寓示阴阳调和、气运皆通。而这洪崖洞、洪崖门的取名,也是想借着神仙之名,希望讨个好彩头,保重庆城远离战乱。

洪崖洞处还有一绝妙美景,名曰洪崖滴翠。它到底有多美,请看古人的文艺表白: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

没想到吧,内陆城市重庆,也能有五彩斑斓的靓丽水景,只可惜人类的逐渐壮大,令许多美景都就此绝迹。乾隆时代,重庆城人口日渐增长,在洪崖洞更高处、被称为上半城的区域越来越繁华,生活污水顺流而下,洪崖滴翠受其牵连,从此美景变臭水沟,表面上看仍旧喷珠吐玉,实则臭不可闻。从此,一处绝世美景惨遭遗落。

上世纪90年代的洪崖洞,龙炳生作品

曾经逍遥神仙佑,后为乞丐避难所

眼看着重庆人越来越多,这“四海八荒”前来讨口饭吃的“叫化子”也多了,他们看到洪崖洞一带空旷得很,又不潮湿,又能够遮风挡雨,虽然臭一点,也不失为一个理想的住处,就纷纷裹着破棉被,在洪崖洞安家了。

又过了一段时日,那些江边的搬运工,扯船子(纤夫),还有挑着水叫卖的下力人,也看上了洪崖洞这块风水宝地,一些人为了省钱,一些人本就没地方住,大家都合计着,竟然在洪崖洞的江水边,倚山就势建起了吊脚楼,从远处看倒也颇为壮观。

这些吊脚楼,本就是穷人住的地方,自然不是什么设计精美的建筑。它们大多用杉木、楠竹等最廉价的材料,以穿逗结构和捆绑方式搭建。穷人们也没有钱买火药,不可能把山炸平了再建,只能参差或并排地矗立在悬崖之上,简单粗暴,却又能牢牢地屹立数十年,长长久久地向世人诉说那沧海桑田。

那时,洪崖洞是穷人的天堂。最靠悬崖的人家,大多是洗衣人,每天凌晨那小巷里就开始弥漫着热气,充满肥皂味,还有断断续续的清脆的笑声。白天,从洪崖门城墙往下看去,那吊脚楼内伸出的一根根竹竿上,晾满了衣服,随着江风摇曳,倒也是一处非常特别的景观。

但这造价低的吊脚楼,却也是极为凶险的。每年,嘉陵江都要发大水,水位一上升,洪崖洞处的吊脚楼便会被淹,人们没有办法,只能搬走,并祈盼着大水不要冲走他们辛苦建造的家园。所幸,洪崖洞吊脚楼一直相安无事,每年水退了后,整条街的人便一起努力,冲洗淤泥,把家具搬回家。用不了几天,吊脚楼又重新鲜活起来,年年如此,既倔强又执着。

而那曾经的崖边仙境、锦绣滴翠,早已被市井之气代替。伴着这条被市民摒弃的“污水瀑布”,洪崖洞吊脚楼一直顽强的活着。

图片来自photo fans/我爱无敌兔

一个时代的落幕,终会失去许多

伍迪·艾伦的电影 《午夜巴黎》中,男主吉尔总是怀念黄金时代的巴黎,但当他真正去到那个时代,见到偶像海明威时,却发现他们也在怀念更早的文艺复兴时代。

看过电影的人,可能会觉得吉尔的完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情节有些可笑,但在面对景点,尤其是那些商业化严重、又有一定历史底蕴的景点时,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吉尔。

就像今天的洪崖洞,身披重庆标志性建筑的风雅外壳,内部却是一个义务商品大卖场,难免不让人痛心,但我还是要告诉大家,洪崖洞没得选,这是它活下去的代价。

中国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船的时间越来越少,重庆的各个沿江码头也逐渐衰落。洪崖洞吊脚楼里的住户们,本就是些在码头谋生的下力人,码头的活计少了,他们自然要另谋出路。

曾经熙熙攘攘、富有活力的洪崖洞,逐渐失去生气,它似乎又被抛弃了,只剩一间间残破的吊脚楼,历经几十年风雨,终成危房。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有钱了,生活有了质的提高,对这城市的面貌,要求也高了许多。洪崖洞那样破破烂烂的,况且又在市中心地段,怎么能担当起西部重要城市的门面?

于是政府决定彻底改变它的面貌,把这些破烂吊脚楼拆迁了。但吊脚楼是川东地区的重要民居形式,拆一间就少一间,拆完了可就没啦。“君上们”商议后决定:吊脚楼理应在现代都市中占有一席之地,拆迁后,就把洪崖洞修饰成长江上游山地旧城民间建筑的“博物馆”。

后面的事不用多说,相信大家也知道了。所谓的民间建筑“博物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洪崖洞,杂糅进吊脚楼、古牌坊、悬挑梁、雕刻楼廊、半山街市等种种建筑形态。2006年时,全新的洪崖洞正式建成,但《千与千寻》2001年便上映了,与不思议之街如此相像,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我们不得而知。

现在洪崖洞景区内的简介牌上,还能看到当初规划之人的野心。他们认为:洪崖洞如重庆人,既豪放耿直、麻辣鲜香,又热情奔放、时尚前卫。可不知他们是否明白,一座城市、一个族群,哪是一座建筑就能展现的?

中国人就是太操之过急,太想把控所有,无论做什么,总想着以一敌十,疯狂且盲目追随社会浪潮,旅游景点的打造尤其明显,也许他们从未静下心来真正想过民族性格、码头文化为何物,这一切的背后不过都是那几个字在作祟:经济效益。

我不是想抨击谁,时代即是如此,我们每天抱怨生活却仍然苟且地活着,不也是如此吗?身处混沌,只能选择接受,就像接受现在的洪崖洞一样。毕竟,它的外表还是很奇幻、很民族的,它那混血儿般的相貌,也确实是魅力十足。尤其在晚上,即使习惯了洪崖洞的本地人,在经过时也忍不住多看两眼,赏心悦目,让人心情舒爽。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观洪崖洞夜景的好地方,便是嘉陵江对岸的江北嘴大剧院。找一条小路下到江滩边,迎接江风的拍打,遥望绚丽斑斓的洪崖洞全景,于静默中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不失为一次有态度的旅行。

小提示:

文中图片仅为配图表达,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

原创不易,允许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