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死,焉知生!——读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对“死亡”这个话题我们往往是避而不谈,大概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勇气面对这人类最大的恐惧和不幸。李开复,这位无往不胜的成功者,这位万千年轻人的创业导师,在人生巅峰时癌症骤然加身。从恐惧凄惶的身心煎熬,到坚毅地面对一切,以坦然、睿智、幽默和爱在绝境中开辟出重生之路,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从做最好的自己到最真实的自己,他的生命不断升华。阅读他这段艰难的人生历程,会让我们无须补修死亡学分,就能深入思考,什么是自己最该追寻的?如何真正自我实现,拥有理想的人生?
未知死,焉知生!——读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从“为什么是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到乞求上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尽力弥补过去的缺憾!”再到放下恐惧,不再把“第四期淋巴癌”看作是一个万恶不赦、去之后快的敌人,而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稳妥地接受一切治疗。这其中的每个细节,都在警示我们:不要把自己逼到死荫的幽谷,才发现健康的可贵!
“病中觉悟”一章,更多的表述了作者新的生命体验与思考。他与星云大师的对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我想到我在微博上时常针砭时弊,也曾对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口诛笔伐。于是请教大师,要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社会上的“恶”?没想到大师还是以一贯平和的语气回应我:一个人倘若一心除恶,表示他看到的都是恶。如果一心行善,尤其是发自本心地行善,而不是想要借着行善来博取名声,才能导正社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效益。”
对普通人来说,“导正社会”的目标稍显高远和渺茫,但是星云大师这个理念,却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思想:对待家庭、工作、邻里、集体等,“导正”何尝不是凝聚着智慧的人生箴言呢?
作者追问:“可是,如果看到贪婪、邪恶、自私等负面事件,又该怎么办呢?”这也是正我想问的,因为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那样的负面事件,气愤不满、讽刺排斥以至于对抗冲突,不仅于事无补,还往往使事态扩大,越来越难以收场。那么,星云大师是怎么看的?
大师说:“要珍惜、尊重周遭的一切,不论善恶美丑,都有存在的价值。就像一座生态完整的森林里,有大象、老虎,也一定有蟑螂和老鼠。完美与缺陷本来就是并存的,也是从人心产生的区别。如果没有邪恶,怎能彰显善的光芒?如果没有自私狭隘,也无法看到慷慨无私的伟大。所以真正有益于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
顿觉昏聩的心灵被点醒的,何止一个李开复?对周遭的一切都“珍惜、尊重”,这种放低自己的谦卑,真的快被我们遗忘了。我们的心灵世界,被膨胀的自我塞满了。
“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我脑海里迅速闪过一个一个的生活场景:教室里开始出现碎纸屑、粉笔头,学生们卫生做得不好,批评甚至惩罚似乎很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时就会发现,真诚地赞扬卫生做的细致干净的同学,时不时地赞叹他们对集体的奉献,做事有条有理充满智慧,不知不觉的,教室里又窗明几净了。
几乎每个班里都有作业不认真,字迹混乱、敷衍拖拉的学生,有的可以说是屡教不改。老师看得紧的时候,就勉强凑合,但总有老师盯不住的时候。于是,师生间的斗争从没有停息过。相反,在他偶尔一次的作业写得比较工整的时候,真诚地在大家面前表扬他的进步,偶尔一次的完成作业时,衷心赞美他拥有可以战胜自己的力量,就会发现“扬善”远远比“惩恶”效果好得多!
家庭中更是如此。所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指责往往适得其反,甚至激化矛盾,关系越来越僵。而以诚相待,把视角转向“扬善”,尤其是“扬”不同的人的不同方面的善,真的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会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工作单位或其他临时性的团体,不更是如此吗?看到一些自私、狭隘的做法,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结果往往是争吵和矛盾。即便憋在心里不说,那种不满和愤怒也往往充满自己的内心,不会自己散去。
“惩恶”也必不可少,但肯定不能成为常态,如果这样,只能说明你看到的都是恶!
“珍爱生命旅程,永远抱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保持儿童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有成长,不必改变别人,只要做事问心无愧、对人真诚平等,这就足够了。”想要世界更美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而不是与所谓的“恶”无休止地纠缠。
“爱”这个词语的内涵实在太广博、太深奥、太抽象,但是能做到“用无条件的爱来爱自己”,到“无条件的爱别人爱世界”应该是一个鲜明的标志。
我们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孩子乖巧、成绩优秀,我才会喜欢他,整天淘气贪玩成绩落后,怎么会让人喜欢呢?伴侣间相互温暖、彼此欣赏自然让人心生爱意,不懂得温柔体贴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怎么能不越来越厌烦甚至嫌弃呢?我们为自己拥有某项才能而欣喜,却常为无法达成的愿望或身体某种疾病的困扰而烦恼。这一切无不在表明,我们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爱”都是有条件的。
其实,凡是有条件的,都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
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在《天堂的证据》这本书里写到,天堂只有三条规则:1、你没有恐惧;2、你不怕犯错;3、你被爱拥抱。
天堂,不是靠索取能得来的。如果我们给予别人的爱没有任何条件,对方一定是没有恐惧、不怕犯错、被爱拥抱的!如果对自己,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修炼灵性的大教室,那“我们所有的遭遇都是教材,所以,我们应该不带恐惧地参与我们的生命。”当我们渐渐学会与自己的身体相处,“顺应它的需要,而不是把它当作追寻梦想、满足人生目标的工具”;慢慢学会与自己的心灵相处,接纳并拥抱自己的伤痛,把温暖和呵护给予自己的灵魂,才会让自己拥有“没有恐惧、不怕犯错、被爱拥抱”的能量和勇气。
经历了这次惊心动魄的生命旅程,李开复深刻认识到,健康,是对自己的承诺;家庭,是最珍贵的资产!出于真心的感激而不是视为理所当然,珍惜与自己相遇的人,尤其珍惜家人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绝非偶然,亲人、夫妻、子女,似乎是相约来到这个世界,一起完成一个梦想,或是共同学习某一门功课。”
2015年他获邀到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对毕业生致辞时说:以“成为某个特殊又有用领域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为己任!该是点亮年轻人人生追求的灯塔!对于成功,李开复的定义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的名望、地位,而是看他如何将自己的禀赋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处境如何,都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的价值!
《向死而生》,是李开复在自己与死神交手的艰难历程里修得的“死亡学分”,这一可贵的“学分”,带给我们太多的教益,也引领着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是否珍惜自己的身体,是否珍惜自己的家人,是否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去学习这一生有缘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