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随笔

父母的语言,孩子的七彩未来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2人  漠世S

我想,夫妻最开心的事情,大概就是家庭里来了一个新生小宝宝。很多人跟我说,有了孩子之后,才会发现家更像一个家。换句话说,因为有了孩子,所以家里有了更多的烟火气息,毕竟一个从小就无法自理的宝宝,需要父母全身心的去呵护才能安全成长。我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所有能够长大成人的人,都是小时候被父母爱过的人,因为无法得到父母的爱护的孩子,是无法健康的成长的。换句话说,没有父母爱护的孩子,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听起来是一个很残忍的事实,可是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第一次见到生宝宝的我,还很小,大概也就只有4岁的模样。那天的天气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我被爸爸抱着,坐在医院的门外,在我们身边的是我的叔叔。我们都在等待着一个小生命的出现,而生孩子的人是我的小姨。我能够记得的,只有那个冰凉凉的门,阻挡了我和我的爸爸还有叔叔。长大之后才懂得,很多时候,生孩子男人是不能进去的,不过随着现在社会的开放,让孩子的父亲陪产却成为了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因为,生孩子是女人的一道鬼门关,而亲历过这一切的男人,才会更懂得去珍惜自己的爱人。

婴儿,从出生到成长,从什么都不懂,到一点点的学会,认真思考下来,这难道不属于一种奇迹吗?每一个人,在婴儿出生之后,对着他喃喃自语,期待着他喊出第一句“妈妈”或者“爸爸”,这大概是一种最普通的期待吧。婴儿很可爱,小小的,可以萌化一切的事物,他们会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产生好奇心,去看去触摸去凝听甚至去品尝,这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最初的方式。但是,我们却习惯性忽略掉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孩子对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反应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习惯性的认为再过段时间就好了。但是,真的如此吗?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以为是和父母有关的陪伴孩子学习的书籍,因为在《父母的语言》下面,还有这么一句话——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我被开始的3000万词汇误导了一下,我以为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学会更多的语言,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但实际上,这是一本关于孩子的启蒙书籍,是一本送给父母的语言教育的启蒙书。而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告诉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对话——即“3T”原则法:共情关注(Tune in),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充分交流(Talk more),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词语;轮流谈话(Take turns),和孩子轮流参与说话。

和孩子充分交流,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如果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并不理睬自己,应该怎么办?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开始讲述,然后谈到了和孩子充分交流对于孩子的发展的问题。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作者通过接触不同的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最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很多的孩子,天生就听不见声音,但是对于这种漠视周边一切的孩子,父母可能并没有发现,只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发育的比较缓慢而已。

一个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无法去触碰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东西,听不见声音也不知道如何去发音说话,那么他的世界就只能是一片寂静。而人的大脑又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存在元素,大脑里有很多的触须,这些触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消减掉不需要的部分,最后便成为了我们现在的大脑。众所周知,大脑是越用越灵活,反过来如果总是不用大脑去思考的话,大脑就会渐渐的退化。因此,对于部分从小就失聪的孩子来说,给他们安装人工耳蜗让他们去听见这个世界,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研究,孩子们都已经不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了,但是对于不同的孩子分组进行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总是和孩子互动的一组以及冷漠的对待孩子让孩子自己独自活动的一组。最后的结果,经常性互动的孩子各个方面都较强与独自活动的孩子,不论是和人相处还是读书学习,或者说让他们一起去做一件同样的事情。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家庭成员和他们的互动以及语言的交流。如果每天面对的是冰冷的电脑,那么这些互动同样是无效的,因为面对电脑的时候,孩子们得不到任何的反馈,看不到任何的表情,只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那种交流和互动,才是最真实的世界。毕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会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做不同的互动以及交流,会表扬孩子或者告诉孩子这里做的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可是对于电脑或者电视来说,所有的交流都并不存在,电脑只有冰冷的电脑音,只有淡漠的YES和NO。

父母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语言,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和孩子好好的共享时光。更何况,童年的生活转瞬即逝,将来再想回到过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总是感叹自己错过了人生之中最珍贵的时光,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错过的原因,又到底是因为谁。多关心孩子的发展,对于孩子的任何反应都给予反馈,也许最后看到的,就是一片不一样的天空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