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书单青春

《匆匆那年》: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017-08-13  本文已影响314人  小雪花不是花

九夜茴觉得他们是挺特殊的一代,他们是“80后”,但其实我觉得,我们都一样,我是“90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摒弃言情小说很久了,青春时期也没有沉迷过。我始终认为,小说里的感情,终究离现实太遥远,与我的生活差距太大。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用幻想满足自己现实中匮乏的人,所以渐渐地,韩剧也看不下去了。

然而,在不算空闲的大学生活里,我花了4天的时间读完了整部《匆匆那年》,这源于我对方茴强烈的探索欲。已经对很多事情丧失情绪的我,在这4天的探索里,心不止一次的疼痛和颤抖。我心疼,不是出于对方茴的同情心,而是我自己。

-1-

我不断地从方茴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匆匆那年剧照

遇见陈寻之前,方茴是个胆小安静的女生,是个典型的乖乖女。遇见陈寻之后,她把自己不多的勇气全都给了陈寻。

为他在深夜小声煲电话粥,为他对母亲撒谎在乔燃家过夜;也为他在舞台上排练话剧,为他和陌生人第一次约炮。

一个人的性格本质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毕竟是世代相传的基因和出生以来的生活经历所造就的。根深蒂固的东西,不是别人三两句话就能改变的。但方茴却做出那么多与之性格不匹配的行为,因为陈寻。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存在多少性格冲突。

性格不同的人是不可能完全相互理解的。陈寻和方茴的个性完全不同,两人都用各自的方式沉重又甜蜜的爱着对方。

而方茴的爱有多深,就有多小心翼翼。方茴因为怕陈寻认为自己爱猜忌和不信任他,总是独自承受自己所有的负面臆想。这是一种爱得太深才会随之而来的极度不安全感。

方茴希望陈寻的一言一语都只属于自己,陈寻的喜怒哀乐都只受自己牵制。看到他对别人多说一句话,多露一个笑脸,都觉得少拥有了他一点。

书中总结到,陈寻属于攻击型人格,乔燃属于防御型人格,对于方茴这种心思细腻又胆小安静的女生,显然与乔燃在一起便不会有之后那么多七七八八,可是方茴的荷尔蒙,偏偏只对陈寻产生。

我常常会思考,究竟是什么能够让一个人对一个人如此执着,执着到融入自己的生命,与剩余存活的日子里共同呼吸。

我无法回忆起方茴是如何爱上陈寻的。其实陈寻作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青春期的女生很容易对他产生好感,但方茴对他渗入生命并影响一生的爱,到底是如何发酵的?

至于陈寻又是如何爱上方茴的,更是令我不解。毕竟方茴不够漂亮,不够聪慧,不够热闹,只是因为年轻时对无法引起女生注意的不甘心,让陈寻想方设法吸引方茴的注意,制造与方茴相处的机会。

又是因为这年轻时的不甘心,让方茴一点点陷入陈寻的泥沼。

-2-

经常会看到一句话,大意是出场顺序很重要,如果你早一点出现,或许就是我们的故事上演了。我一直以来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直到读完《匆匆那年》,我彻底否决了这句话

匆匆那年剧照

乔燃比陈寻更早接触到方茴,最后令方茴魂牵梦绕的,却是陈寻。所以决定一段故事主角的,并不是谁先认识她,而是谁能触动她的神经。

这一点,似乎已经决定了一对couple的个性设置。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缘分,冥冥之中的注定。方茴与陈寻的渐行渐远,也是因为个性。

这么看来,造成开头和结尾的差异的,其实是外部环境。按照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真理,沈晓棠和陈寻的感情,似乎更合乎情理。

两个人同样的耀眼,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摇滚。而沈晓棠也确实具有更多令人心动的特质,所以在相互的吸引下,两个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方茴与陈寻之间感情的破裂,彻底令我心寒,让我更加体会到差异太大是无法修成正果的。这不禁又令我想到他们当初的誓言。

陈寻和方茴在高中时期就想好了未来,他们当时都坚信对方是陪伴自己终老的那个人。而方茴也绝对不会想到,个性的差异因为环境的改变令她和陈寻的感情支离破碎。

方茴明白,至少陈寻在许诺时是真心的。我也承认确实如此,但我们似乎太自以为是,常常认为自己可以预测未来,认为我们永远不会变,便在肾上腺素突然升高的时候对恋人许下承诺。这会不会是一种贪心?迫切地希望能够一眼望到未来。

-3-

我越来越看重当下的快乐,认为考虑未来的模样是不切实际且毫无意义的。

《匆匆那年》: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我倾向于把握当下,所以我不轻易许诺,不要求别人许诺,也不想接受别人的承诺。因为我会记得,但许诺的人却不一定记得。也许只是别人无心的话,却会被我认真对待,在承诺还未实现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抱有期待。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期待在我等待的过程中一点点消磨,而我对许诺人的失望又增加一分。所以最好所有人都不要轻易许诺。有些人太容易把诺言当真,也因为对你足够信任。

如果真的爱,请不要轻易许诺,未来变数那么多,为什么不用行动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如果都是耳听爱情,那干脆活在网络世界好了,快和我say bye。

如果不能拯救我,也请不要给我希望。当初有多开心,最后也会多难过。而我,愿意快乐平分一生,不愿意在狂欢之后满是凄凉。

曾经以为的永远,都在现实的洪流中戛然而止。匆匆那年的我们,也只能在各自的记忆里渐渐蒙上灰尘。

时代的不同,只是背景的不同,而人类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每个时代都会有同样多个性的人类,只是不同时代的潮流不同,显露出的人物不同。

也许时代进步了,思想也进步了,但任何一种个性的人都仍存在。我们用来描述时代的话语都是整体的平均,但我们都是以个体生存。

所以,“80后‘’的不同,我们“90后”仍有;而“90后”的幸运,“80后”也存在。

因此,根本没有特殊,只是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最特殊,但从宇宙上放眼望去,我们是多么普通而渺小的存在,我们经历的曲折又是多么不起眼的小黑点!


欢迎与我交流(づ ̄3 ̄)づ

真的不考虑动动手指给本仙女点个❤吗(ฅ>ω<*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