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第七章——论“学科”与“学科统整”(摘要与感悟)
第一节 学科与科学
§ 辨析学科
所谓学科是旨在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从科学、技术、艺术的人类文化遗产中选择儿童应当学习的内容。在从教学论的角度加以区分并系统地组织起来的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
【感悟】我认为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而学科是重新概念化、体系化了的教育内容的单位。
§ 讨论“学科”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㈠“学科”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的结构。在“学科结构”的讨论中,斯卡特金对学科内容应当涵盖的要素作了精要的概括:
①科学的最重要的事实、概念、法则、理论。
②以该学科的教材为基础所形成的世界观、伦理与审美规范、理想。
③探究与科学思想的方法。
④科学史上的若干问题。
⑤包括知识的应用在内的能力、技能。
⑥认知活动的方法、逻辑操作、思维方式。
⑦才能与情感发展的某些指标。
㈡“学科”的内容不等于“科学”的内容。这是因为科学的逻辑并不是一义的,具有极大的多义性。无论哪一门科学都可以显示出不违背科学逻辑的、若干迥异的、各自不同的逻辑性陈述顺序。
§ 在学科教学中,学习者的认识从体验到理论的过程:
体验-经验-实验-逻辑-理论
【感悟】从体验到理论这个过程,我们教育学生利用自己的五官来观察自然与社会,通过观察然后结合已有的体验和经验,或者通过动手体会来领悟事务与人际的关系,然后自己通过实验揭示事物的真理,在上述过程中我们梳理归纳形成思考的框架,最后确立自然法则。也就实现了教学从“知识传递型”向“问题解决型”的转变。
第二节 学科论的对立与“学科统整”
§ 辨析要素主义学科论与活动主义学科论
* 要素主义学科论持“教育的含义原本就在于传递传统文化的本质”的立场认为学科展望文化遗产是先与接受的客体——儿童的
*活动主义学科论则持“教育的含义在于引出儿童的自发性活动”的观点,强调学科,是由引发自发活动的主体——儿童的兴趣爱好的种种素材组织而成的。
学科课程的特质:
①它反应现代文化的下位文化。反映人类智慧活动的整体。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参与人类所创造的文化, 与之对话,从而为日后成为未来文化的创造者奠定基础。
②在学科中。有学科固有的知识、技能、认识、表达,探究方法和价值观。学生沿着学科的逻辑展开学习,可以从学科的视角观察世界。并且通过科学、技术、艺术的艺事业很好的把握现实世界,学科给学生创造的认识的框架。
③学科的内容与方法倘若能够被出色的组织,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上述目标。
【感悟】我认为这是理想状态下的学科,但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在现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一般都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这种造成了学生的经验片段画,知识不连接,知识割裂化,所以学科统整很有必要!
第三节 “学科统整”的源流
§ 中心统合法的改革
它是旨在避免大量学科并列,造成学生意识中产生彼此矛盾对立的观念,扰乱意识的统整性而在学校课程中设一门学科,其余学科围绕这个中心有机的关联起来的方案。
§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的四个阶段
⑴相关课程,实质上是分科,但将彼此有关联的学科加以沟通,局部综合。这是初级的综合。
⑵广域课程,由相近的学科群组成一大学科。
⑶核心课程,由核心学科和外围学科组成。
⑷经验课程,主张完全依据学生的经验与活动加以统合。
第四节 “学科统整”的实践
§学科统整的的必要性
学校课程必须“信息化”与“国际化”,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致力于全球问题的解决。把全球问题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
§分科课程的弊端
在这里,教师和学科专家是界定课程内容的权利中心,学生居于学科社群金字塔的底层,并无课程决定权
§学科统整的优势
①学科统整软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整个课程的目标在于探讨中心主题,主题就是真实的生活脉络,整个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在于寻求学科内容的相关性,以求课程的精要化,同时强调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
②客服“分科主义”这一传统的课程制度的取向
③探究社会问题的取向
④培育复杂社会里生存能力的取向
§学科统整的趋势以及主要策略
* 趋势:关注共同文化素养,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借此使学生在共同起点上得以发展自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策略:
⑴突出“共同核心课程”或是“共同文化课程”的设计
⑵突出学习领域和模块设计
⑶突出特色化专业学科群或是选修学科群的设计
§真正的学力
⑴知识的建构
⑵训练有素的探究
⑶超越学校的学习价值
【感悟】分科学科适用于基础教育,例如读写算等,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不容忽视。而学科统整后它更有利于让同学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所相连,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新课改中应注意取其两种的优势,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