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一个高品质的原生家庭
最近频繁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词--原生家庭。不难理解指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家庭和环境。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几乎是一辈子的,每个人身上,好的或者不好的,多少都存在着原生家庭的烙印。
也曾经跟朋友聊起过原生家庭的影响,朋友说小时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父亲发脾气,父亲生气的时候总是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出口伤人,多难听的话想也不想就能说出来。虽然脾气过了,父亲会道歉,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下一次还是会重复。脾气急躁的父亲几乎就像一个炮仗,一点就着,所以父亲对母亲对她恶语相向的情景,是童年黑色回忆最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朋友去了外地上大学工作,开始接触异性,她对人生另一半的要求几乎就是父亲的反面。脾气温和,不大男子主义,不出口伤人。后来她确实有了这样的另一半。她以为她终于可以过上跟妈妈不一样的婚姻生活了,但在一次特别激烈的争吵之后,朋友脱口而出了一句特别伤人的气话。她突然意识到这个样子的她多像她的父亲。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朋友都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可是尽管她不像父亲那样极端,但是当她生气的时候,还是下意识得会说出伤人的话来平息自己的怒气。
反观自己,当长大接受了更多的教育,读过了更多的书,我们开始意识到父母有些行为是错的,甚至有些人将父母当成反面教材,可是我们的日常行为中,特别是情绪激动不受控制的时候却时常重复父母的错误。而父母带给我们正面影响也是一样的,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然的被我们表现出来。
我们8090这一代都渐渐开始为人父为人母,我们受过更好的教育,懂的道理更多,所以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会用很多的大道理去帮助孩子避免出现跟我们一样的错误。可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却时常收效甚微。但是如果你认真去读60分妈妈月华在她的新书《别等孩子长大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的话,或许能找到答案。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叫60分妈妈。这个理念根植于著名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初看到这个理念,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些怀疑的声音,难道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做一个100分妈妈吗?我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但是在看完全书之后,我特别认同这种观念。其实所谓的60分妈妈,并不是不够爱孩子,而且懂得适当的收放自己的爱,不以爱的名义去操控孩子,让他去完成你想要他完成的东西,变成你的扯线木偶。而一个60分妈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分享一些我看完书之后的特别认同的地方。
爱孩子应该从爱自己开始
养育一个孩子的辛苦,应该从知道他的存在开始的,辛苦的十月怀胎,以为生下来就解放了,没想到夜不能寐,各种操心的日子才刚刚开始。而孩子的发展不如预期所带来的挫败感更是让妈妈焦虑不已,忍不住自我否定或者对孩子发脾气。如果你是那个因为照顾孩子弄得蓬头垢面,脾气暴躁的妈妈,你觉得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吗?作者在书的第一章就首先呼吁每个妈妈先给自己一个充满肯定和接纳的拥抱。一个懂得爱自己接纳自己的妈妈才有可能更加从容自信得去教育孩子。
要想孩子改变,先改变自己
作者在书中说过一句话:一切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想一想孩子那些让你生气的行为里,是不是多少都有你的影子。就像孩子脱口而出一句脏话,你震惊生气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在书里也有这样一个小节,作者做了一个表格,一列列出孩子的表现,另外一列列出所对应的孩子的问题。观察身边的孩子跟父母,匹配度非常高。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出家长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再存在这些问题,孩子自然就会改掉了。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怎么去要求年幼的孩子呢。
最好的爱是给孩子翅膀,帮助他飞翔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是一个逐渐分离的关系,从他从肚子里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了这个过程。他会越来越独立,会逐渐拥有自己的思想,会不再那么依赖父母,直到有一天他拥有自己的人生。当那个曾经香香软软依偎着你,一刻离不了你的小东西,开始能自己睡觉,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九九的时候,这一天就已经到来了。为什么会有这个分离的过程,因为孩子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复制品。身边不乏追求完美的100分妈妈,为着孩子的未来,倾尽全力给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一切。孩子应该看什么书,学什么乐器,吃什么东西,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提前为孩子做好了选择。但是这样的孩子未必开心,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应该有选择的权利,一个能够选择自己人生的人,才有过得幸福开心的机会。就像60分妈妈月华在书里说的那样:健康的母爱是帮助孩子健康的离开。而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沃土,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原生环境,给孩子正面的影响,但不修剪这颗小树的枝丫,让他长成他想长成的样子。
把自己从焦虑中解救出来
我想很多妈妈在怀孕的那一刻就开始读很多育儿书,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妈妈。我也一样。我曾经也以为我应该给孩子最好的一切,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尽力去帮他规避到所有可能的风险,用我的人生经历去帮他选择我认为最好的东西。不久前我的孩子出世了,我经历了悲催的顺转剖,尝尽了这辈子都没有受过的痛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当我开始要把那些所谓的养育孩子的理念运用于实际的时候,还在月子里的我因为担心他脸上的一颗小疹子变得非常焦虑。后来我看到书里第四章,这一章作者列举了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孩子生理上的问题,比如生病,不好好吃饭,睡眠,如厕等等。讲述了她从焦虑变得淡定的过程,让我深受启发。慢慢脱离了月子里非常焦虑的情绪,自然的去相信孩子的身体可以自如的调节大部分的小问题,而作为妈妈,我首先应该去信任他的健康和强壮。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对于每一对父母都是一种考验。紧张焦虑都在所难免。可是我们与孩子总归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是同一个人,孩子不是我们的复制品。所以当你全副身心放在孩子身上,忘了自己的时候,请抽离出一部分的你,作为独立的人,即使是一个孩子的父母,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做一个60分妈妈吧。你对生活的热情,对梦想的追求,对事业的态度,就是孩子成长的原生环境,是他人生最初的榜样。但愿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在有了孩子之后,拥有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