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阅读三原力:共识提炼·主旨捕捉·批判性评判——《如何阅读一本
郑重声明: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承接上一篇笔记,继续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八篇笔记。
这一篇笔记的内容是接着如何运用上面提到的四个原则。核心其实就是两条一个是简述整本书,第二就是能够讲出整本书的框架。
在这个前提下,这本书的作者用了几个章节的篇幅进行了详细的展开。
一、寻找共识
首先是找到共识。要保持一种沟通必须互相沟通的内容互相都有一定的共识,否则沟通是完全无效的。
共识可能说起来比较疑惑,其实可以翻译为我与书籍之间必须有一些内容是我所能够理解的,否则这本书就是天书,难度太高了,完全无法理解。
我们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环境、内容等,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若是难度没有变化那只是一种枯燥的重复,若是难度太夸张那就直接 Game over了,只有难度合适才能够让我们有所得。
那么如何抓取到书籍中的共识呢?
寻找共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的一部分内容,寻找其中对于这本书而言非常重要的单词,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我们通过总结这些单词来发现这本书的一些重点。
就比如这本书的核心词语就是阅读、主动、提炼等。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理解作者所重视的到底是什么?作者默认大家都有的共识是什么?
二、寻找书中的主旨
但是有这个所默认的理解的共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找到这本书的主旨。
主旨是一种陈述句。他一般上是来解决这段内容中所提出的问题。综合这些主旨可以更好的去理解这本书到底真的想要表达什么,
这是一本讲述阅读的书籍。这也是一种主旨,通过这个可以粗略的理解这本书,一般上的主旨可能会更加细致一些。
我的举例比较简单,我们平时所碰到的书籍中的是非常复杂的主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一段句子,里面会包含多个意思和条件,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下运用起来是一种复杂的事情。
三、公正的判断一本书,认可或不认可
若要公正的评断一本书,只有在他真的读懂了,能够对这本书有深刻框架,运用前面提到的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到公正的判断整本书。
否则很容易会因为情绪或者和自身的知识框架不同而导致的问题,所给与不公正的评价。
就如同平时生活中,与朋友一起讨论一个问题,若是没等他说完就直接开始说那回应的内容肯定是不全面的。在这时候进行判断,给与的结果也是不完全公正的。
基于以上,若是不能够做出合适的判断,那么最好先做出赞同的回应。除非你能够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
真的要运用这些规则是非常复杂的体验,若是要达到真正有效的沟通,也就是深度思考的沟通对于沟通的双方要求都特别高。
因为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知识,都是在不断的刷新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所接触到的世界都在变化,所以在能够真正了解这本书之后,可以给他一个不同意的判断。
感觉这几章,写的不是很顺畅,回头可以重新写一下,重新思考一下,到底哪里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