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利杂文每天300字诚善者美文美德

晨间日记‖语文教改为哪般

2019-03-31  本文已影响19人  利创天
晨间日记‖语文教改为哪般

看到了一则语文教改的消息,真的有点儿为中国的孩子们的未来担忧。
对于,晦涩难懂的古文,一直以来都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且争议不断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改革剔除了八股,认为这是封建制度的糟粕,阻碍了人们思想的进步。这一教育改革使得国人在语言文字及考试制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晦涩难懂的很多古代圣贤典籍内容由必背,成了自修,甚至废弃。
特别是文革时期,很多古典方面有学问的专家学者受到了打击和迫害,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而文革以后,我国的教育才算走上了正轨,古典文学也翻身,更多的被传承和进入了教育孩子、提拔优秀青年的教学大纲里。
这些年由于人们对文化追求的多样化,很多人开始提倡国学,甚至重新开设了以国学经典,八股文为主的国学书院,即旧称的私塾。
电视上的各种文学讲坛栏目也越来越多 ,国学某种意义上,着实热了一把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相信我不多说,大家也都知道。
而这次的语文新教材的改革,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有些噩梦了。
小学阶段古诗词128篇,增加了87%,即每年级平均学习古诗词21首以上,在增加了阅读,写作能力重点考核的前提下,背诵大量古诗词又成了必不可少的作业。
初中阶段古诗词增加了51%,语文的课业量无形中增加了50%以上。
再看高中,高中阶段学习的古诗文是很多学生的噩梦,不仅晦涩难懂,更是很难背诵,而新教材一出,我只能给各位未来的祖国栋梁们默哀了,真心的可怜这帮孩子,必背古诗文72篇,比原来增加了5倍,不知教改的初衷如何?
对于一些专家学者们都要争论不休的古文难题,要求去背诵并理解真的不是大部分孩子能承受得了的。
我猜测,这可能是教育部推广国学文化传承的一种信号,对古人文风的一种复古,对古人智慧的认可,重要的是将为我国增加大量的考古人才,国学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古文化研究和传承,事实证明我国古人有很高深的智慧,古文化俨然有它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但是,新教材大量增加古诗文,对现在已然是疲惫不堪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来就已经瞌睡连天的孩子们,觉更加不够睡了,在其他课业不能减少的情况下,背诵大量难懂的古诗文将大大占据他们的休息时间。
虽然,知道这一决定已经不能改变了,但是,作为孩子的家长,我想站在孩子们的角度,问一问制定规则的人,如果你们回到孩子时代,怎样看待这种有些变态的教改?

当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应该与时俱进,这是不用质疑的。

但是盲目的拍脑门子,一边喊着要给孩子们减负,一边又给孩子们使绊子,这样是不是不道德呢?唉,反正制定规则的人不用被考核,不用被要求背诵,坑祖国的未来有可能心里还暗爽的很。

专家们,扪心自问一句,这样的语文教改为哪般,真的对祖国的未来有益处,能够培养出新时代的祖国栋梁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