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ll《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顿悟篇2)
1、实现三类知识的整体表征:一、对陈述性知识实现合理且多形式的表征。二、问题情境要与原有知识建立条件化联系,使程序性知识提取没有障碍。三、策略性知识能在信息加工中随时调节情绪与思维过程。四、利用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随时进行自我调节,不能够将没有表征好的信息纳入进一步的多形式的表征,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和调节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以最终实现对问题的解决。
2、格式塔心理学派苛勒的黑猩猩实验。第一个实验:萨尔顿是一只雄性猩猩,它整个上午什么都没吃,已经饿极了。饲养员带着它来到一个房间,天花板上吊着一串香蕉,但是它够不到。萨尔顿对着香蕉又蹿又跳,一直发出不满的吼声。在离香蕉不远的地上,它发现一根较短的棍子和一只很大的箱子,它拿起棍子试图把香蕉打下来,可是还是够不到。萨尔顿变得越来越愤怒,突然,它直奔箱子,把它放在香蕉的下面,爬上去,轻轻一跃就够到了香蕉。 第二个实验:这次香蕉被挂的更高,而且不再有棍子,但是这次屋内放有两个箱子,一个比另一个稍大一点。萨尔顿自以为知道该怎么做,它把大箱子搬到香蕉下面,爬上去,准备跳起来,但是香蕉挂的太高了,根本够不到。接下来,萨尔顿急的抱着小箱子满屋子乱转,愤怒的吼叫着,还踢着墙壁。显然,它并没有想到把两个箱子叠起来,只是拿着箱子出气。这时,它突然停止吼叫,将稍小的箱子放在大箱子上面,然后爬上去,成功的够到了香蕉。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苛勒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对黑猩猩的智力进行研究,在这期间,他设立了许多不同的难题让猩猩解决,猩猩似乎总能时不时地突然在节骨眼儿上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苛勒解释说,这是猩猩在脑海中对形势的重塑,他将这种突然的发现叫做“顿悟”。
学习顿悟说:“顿悟”直译就是顿然领悟,是你正在努力钻研一个难题,也不知道大脑突然闪过什么,亦或是收到了什么提示,然后一瞬间“啊,这样啊,我明白了!”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即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并不是动作的积累或者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会出现若干错误,但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错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终直达问题的解决。顿悟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我们发现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往往反应很快,但是不熟悉的事物,我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3、思维的活跃性有助于顿悟的形成。
3、顿悟,需要不断对问题情境中的三类知识进行表征,任何一个知识出现障碍时都要对内调节,打破原有表征方式,建立新的表征方式。“顿”只是外显行为,大脑却在不断调整对信息的表征方式,不断地在完成信息(三类知识)的整体表征。要想实现顿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实现问题表征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