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课外书

2022-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天相连

我觉得爱看书有天生的。

比如我,既无祖传基因,也无从家庭熏陶,我就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看书。对于这个爱好,我解释为缘分,我上辈子可能是个读书人。哈哈,仅有此一解啦。

在学校里认识了数量极其有限的几个字以后,我对书有着莫名其妙的喜欢。每学期发下新书来,当天晚上几乎把整本书看了个遍,因为我除了课本,家里是没有一本可读的课外书。可能有人会说,我如此爱看书,那肯定是块读书的料。那么我还真不是,小学期间的我成绩平平,我甚至早早地想好了,等我小学毕业,找一份工作,那么我就可以实现读书自由了。

那时候,也不仅我没有书看,周围的小伙伴们都没有的,只有极少数的拥有几本小人书。但是如果要想借看,这个难度不亚于中国男足进入世界杯。

我得到的第一本课外书——小人书,是不那么光彩的。一次跟小伙伴玩的过程中,看到前边的一个小男孩从裤兜里掉下一本小人书,我狂喜,不露声色跟在他后面。等他走远后,我捡走了这本小人书。这本书被卷成了一团,边角破破烂烂的,我把它据为了己有,找了一个角落贪婪的翻看着。

渐渐地我发现了有个看小人书的渠道。我有个邻居叔叔,是我同学的爸爸,他家一般不跟别人来往。但他藏了很多小人书,不知受到什么启发,利用他丰富的藏书在家里设了一个摊,把小人书陈列出来,看一本收费一分钱。这个对于我非常有吸引力,我兜里的零花钱基本都是给他的了。我的零花钱是怎么来的?是父母亲让我去村里小卖部买东西时,暗自扣留下的私房钱。

小伙伴们找不着我,基本是可以在他家的小书摊里见到我蒙头看书的身影。小伙伴们很是不解,零用钱换糖的滋味难道不如看一本破书,我笑而不语,糖吃了只是甜一会,看书的味道可是余味无穷啊。

我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外书,那已是读五年级的时候了。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师范生(大多是民办老师)。他在班级上推荐了一本读物——《少年文艺》,说那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邮局里征订的,每期三毛钱,是月刊,最少半年起订。我动心了,可是我没钱,去向父母要钱读课外书,我是没这个勇气的。一是家里没有余钱买课外书,最重要的是父母强烈反对看课外书,他们认为那是“野书”,会影响学习成绩。老师讲完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可想而知,看课外书对于一个偏僻农村的孩子那是一种奢望,很多孩子更是没这个兴趣。只有少数几个眼睛放光,无奈囊中羞涩。

最后老师给我们出了一计,可以拼凑征订。比如两个同学订一份,每人出一半的钱,刊物轮流看,然后各自收藏。这次彻底地打动了我,跟我的好朋友一合计凑了半年,每人出九毛钱。后来跟父母怎么要到的也不清楚了,反正这本杂志就是我人生第一次所拥有的课外读物。

那是一本36开薄薄的一本杂志。每当飘着油墨香味的书到了手上,我如获至宝,这本杂志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给大山里的我们打开了一扇外面的世界,原来学校生活还可以那样地过。有几篇的内容我至今还记得。

上了中学后,去了外面读书。随着时代的变迁,遇到了同学也多了,机遇自然也多,我喜欢上了武侠小说,如痴如醉,上课期间都是偷偷垫在书本下。再是琼瑶小说,那是彻夜难眠,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

看书给了我精神上的享受,也让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的作文成绩飞速提升。进入中学后,我的作文基本是被老师当做范文,作文比赛更是拿奖到手软。所以现在有学生家长让我给孩子推荐可读书目,我认为喜欢读的书都有益,而不是非要经典不可,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兴趣。

读书,是我此生的最大的乐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