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思散文

终生学习是最应该保持的常态化!走近先贤王阳明之四十

2019-05-08  本文已影响96人  凌云之水

《传习录》答陆原静书的第十四篇原文见下图:

这篇文章,用今天的文字习惯断句加上标点符号一共才442个字,可是我琢磨了一天,因为我从里面所感知到的信息量真的是太大了。以致于我迟迟无法动笔,不知道从何而起。

我们先看原文解析出来的意思,陆原静问:《大学》中有说过人的心中一旦有了各种情感后变很难做到中正。而程颢先生也说过“圣人顺应万事而不带有个人的情绪私欲”。《传习录》徐爱录的第五十九篇就陆澄所提出情绪私欲在没有发作出来的时候,如何感知?先生曾以疟疾之症做喻,如果一个人患有疟疾之症,即使在没有发作的时候,他身上的病根还是存在的,这样就不能说他没有病。情绪私欲没发作出来的不代表没有情绪私欲。只要有过情绪私欲就应该要设法祛除。陆原静觉得这个比喻非常的妙。如果像程颢所说,圣人的情感便不是从心而生,而是因物而生。这又怎么说呢?如果随着遇到的事而产生了相应的情绪私欲,那么其中的是非对错就可以格除了。事情没有发生时没有感知,情绪私欲也没有产生,就可以说是虽然没有情绪私欲,但病根在。这有无之间,该怎么致知呢?如果学习是要完全没有情绪私欲,负累固然少,但是却又脱离的儒家的思想进入了佛家之说了,这样可行吗?

王阳明回答:圣人致知的功夫是至诚不息的。圣人的良知,像明镜一样的皎洁,没有丝毫的纤尘污染,在镜子里,美丑自现,而明镜则不曾有丝毫沾染。这就是所谓的“顺应万事而不带有个人的情绪私欲”。“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家这样说是没错的。明镜照物,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一照便能看出真实面目,也就是“生其心”。美者美,丑者丑,在镜子中照过了不会留下任何东西,这就是“无所住”。既然看到了疟疾的比喻,这里的问题就好回答了。一个人得了疟疾,虽然暂时未发病,但是病根还是在的,可以安逸于暂时没有发病的状态,便忘记吃药调理了吗?如果等到病发了再来吃药调理,那就晚了。致知的功夫,不分有事无事,怎么能和病是否发作相比较呢?大概你的疑问,前后虽然不统一,但都起源于自私自利、刻意追求这一弊端。除去这个弊端,你的疑惑,自然就会消除,再也不用去问辨了。

详读下来,表面上就是陆原静向王阳明请教关于如何格除情绪私欲,何时开始格除情绪私欲的疑问。王阳明做出了非常详尽的回答,也讲明白了道理。但是为什么我说我从里面感知到了大量的信息呢?且让我一一说来。

情顺万事而无情

首先我们来看看“圣人情顺万事而无情”,这里的无情不是指无情无义的无情,而是指没有个人的情绪私欲。这句话出自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所著的《呻吟语》一书。原文是:圣人绝四。不惟纤尘微障无处着脚,即万理亦无作用处。所谓顺万事而无情也。

在这里我们又要先理解“圣人绝四”这句话。这四个字出自《论语》,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为: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明白了前面这四个字,上面的那段话就好解释了:圣人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做到了这些,不仅纤尘微障无处落脚,即使是万种理由也不能起作用。这就是所说的顺应万事而能不带有个人的情绪私欲。

深刻理解完这段话后,我也明白了王阳明为什么会在后面说陆原静的疑问前后不统一。遇到事情后产生的情绪私欲如何跟这段话关联后,成为了圣人的情感不是从心而生,而是因物而生呢?他的提问确实有点无法关联,或许是他在理解上有了偏差。

但是这句话,带出来的王阳明的解释中,圣人的良知,如明镜一般,纤毫不染,照见任何事物美丑自现,而这些美丑与镜子是无关的。

这里突然让我想起了一个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故事里白雪公主那个恶毒的后母,每天都问镜子:镜子镜子,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当镜子告诉她是白雪公主的时候,她便想方设法的要害死白雪公主,好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可是最后她始终都无法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第一因为人不美,第二因为心不美,她即使逼迫镜子也是无法改变事实的。镜子只能反映出所照见的东西,无法对事物做出任何改变。

也更让我想起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有些做老板的在抱怨,抱怨经济形势不好,抱怨市场竞争太大,抱怨产品同质化太严重,抱怨同行竞争太激烈,抱怨品牌价格太高利润空间少,抱怨客户太挑剔,抱怨销售服务中太多麻烦。也听见一些做员工的抱怨,抱怨老板太苛刻,抱怨主管太严格,抱怨产品太难卖,抱怨客源太难找,抱怨专业知识太难学,抱怨顾客太难沟通,抱怨业绩太难做。总之,能抱怨的都抱怨了。

可是,事实也就如圣人的良知,可以很清楚的照见事物的好坏,为什么同样的经济形势,同样的市场竞争,同样的客户要求,别人能做好,你做不好呢?好和不好,其实你的好与不好是市场反映出来的,但不是市场帮你决定的。为什么同样的老板,同样的主管,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专业知识,同样的销售挑战,别人能做好,你做不好,你自身的好坏,在业绩的镜子前,是无法辩解的,业绩只是反映了你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但是不是它不能帮你做任何决定。

这样的话说出来有点戳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苦劳是什么鬼?怎么体现出来呢?难道,用同情心吗?

我们都不是圣人,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像圣人那样的心如明镜般公正。但是我们可以找到公平公正的方法,设立公平公正的制度,把这个制度当做一面镜子,自己去这着自己的模样,制度面前,任何好坏立现,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与制度无关,与人有关。

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句话是《金刚经》中的一句很重要的话,也算是佛家的一个心法。佛家号召人们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般若菠萝蜜多心经》中有一句话或许能够对“无所往而生其心”做一个诠释,是这样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说这世上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都是由因果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于是乎,人不需要太过执着。佛家所提倡的四大皆空,这世间的一切到最后对于我们都是空空如也,又何必太计较呢?

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在告诉人们,不需要在太多的事情上存在情绪私欲,因为最终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本心。

而王阳明将这句话拆解了一下再来解释,似乎能让我们更加理解心中有块明镜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没有了情绪私欲,心性也就与世无争,也随之光明透亮,清明如镜。看见美的就是美的,丑的就是丑的,不会因为各种其他的缘由,产生私心,这样我们就有了公正之心。

美的即是美的,丑的即是丑的,照见的是当下的。也不会因为美的就有什么想法,丑的就有什么偏颇。这样你的心面对谁都是公正的。

工作中,如果因为这个人跟你关系好,那个人不跟你是一路的,你就产生区别对待,你的情绪势必会蒙蔽了你内心的公正,你所喜欢的,未必是勤奋的员工,你讨厌的,可能会是得力的干将。

因为小张比较会说话,你就认为她能力强。因为小刘内敛,你就觉得她没用。因为小李上个月的业绩做得好,你就对她另眼相看。因为小周上个月的工作不理想,这个月你就爱理不理。

或许就是你下意识的在心中留存了个人的感官想法,导致你对人员的误判,最后的结果可能差强人意,而你的不公正之心,却影响了所有事情的公平。

所以,面对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如果你没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一个人的行与不行,先不要带上你的有色眼镜。

治人于未病

医者有“治人于未病”之说,王阳明以疟疾之症比喻情绪私欲的产生,告知门人,要在情绪私欲尚未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性行为时将其格除,而不是等到问题严重到一发不可收拾时才来格除。

这个比喻的运用,在我看来也是精妙至极。

有一句话叫做:做最坏的打算,但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具有危机感,或者善于给自己营造危机感的人往往更懂得未雨绸缪。

曾经,有位朋友刚出来工作不久,就与认识不到几个月的男朋友同居了,我们一起说笑时笑她们什么时候结婚,女生说:还没有更双方父母说好,没那么快。再说刚出来工作也没什么钱,不着急。于是另一位年纪大一点的朋友好心提醒她,要注意避孕,不然会很麻烦。她说知道了。

几个月后,她哭着找我借钱打胎,把我吓了一跳,问清楚了才知道,她和他男朋友家里相隔得太远了,双方父母都不同意,而且相处下来,她发现她的男朋友是个没什么上进心的人,想要分手才发现怀孕了,而她男朋友听她说要分手也不管她了,闹得一地鸡毛。

我找到提醒她的那位姐姐,一起陪她去医院做了手术,在手术室外面的等她的时候,那个姐姐说:如果她当初听话,懂得未雨绸缪的预防,也不至于受这样的罪。待她从手术室里出来,我们俩看着她苍白的脸,都只能默默无语。

总有些人喜欢说:到时候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是啊!路是可能有,但是也有可能是绝路。

有位朋友,我经常提醒他要多做员工培训,要持续的招聘新人,要不断的打造自己的人员复制体系,他总是不听,总觉得自己的团队很稳定,不需要浪费时间做这些事情。

突然有一天,他半夜跟我说心情不好,把我叫出去陪他喝酒,坐在酒桌旁,听着他一遍又一遍的说他的那几个员工没良心,一遍又一遍的问我他到底有什么做得不够好,要被人背叛。原来他的两个核心工作人员,一起自立门户了,还带走了他的另一名下属。公司只剩下他和另外3个员工,工作将暂时无法正常开展。

我把烂醉如泥的他交到他老婆手上之后,我的心中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我什么都说了,如果他听进去一次都不会是这样子。

人吃五谷杂粮,多多少少都会有问题。一个公司人事纷杂,多多少少也会有些问题。生活中的各种变幻都是我们无法预估的,所以时时反省,多多考量,知微见著,要么尽量的在问题没发生的时候就将问题遏止在萌芽状态,要么始终准备好备用方案,这样你才不至于接受火烧眉毛的焦灼。

致知不分有事无事

网上有个段子:雨天适合睡觉,晴天适合出游,阴天适合发呆,漫长岁月,竟没有一天适合上班。呵呵!是不是觉得生命太美好了啊!

小时候也总听人说,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的时候认真学,玩得越痛快,学得越认真。事实上玩的时候倒是好好玩了,学的时候多数都认真不起来了。因为玩痛快了根本不想学了。

减肥的时候,总有人跟你说,该吃就吃,该喝得喝,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减肥。于是你在减肥的路上一路心安理得的背道而驰。

看见别人工作后,投资自己回炉再造,提升自身的价值,你也心动不已,可是总在想等下个月有空,等下半年有空,等明年有空,等来等去你始终都没有空。

上班需要挑日子吗?应该挑日子吗?学习需要挑时间吗?应该挑时间吗?身材管理需要挑日子吗?应该挑日子吗?

工作常态化,你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学习常态化,你才能够提升自己的价值,健身常态化,你才能够保持健康。

所以,凡是那些有助于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打造得更加美好的事统统不需要等,统统不能等。而且我们不能将这些事与生活日常分割,必须形成一种常态化。如此你的人生才会看见成长成为常态化。

写在后面

一篇短短的文章,让我反思了一天,但是文章写到最后,我觉得今天的脑袋里应该多了些回路。从迷糊到清晰,回顾人生、理解人生,或许终生学习是最应该保持的常态化,如此将来或者可以将自己打磨成一面镜子,一面能照见生命的镜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