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人 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国学与传统文化

当官为民,牢记“公生明,廉生威”

2018-04-18  本文已影响4人  奔跑的迷路人

一进开封的开封府,就有一巨大的戒石铭碑,南面刻有“公生明”三个大字,北面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南面的“公生明”意思是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只有一心为公,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明。北面刻的出自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颁令箴》,意思是:“你们领的俸禄,都是民众的血汗。底层百姓好欺负,但你瞒不过老天爷。”

曾被宋太祖赵匡胤以“戒石铭”颁行天下,即是刻在石碑上作为警戒言,警告各级官吏从政谨慎。

开封开封府拍

这戒石铭碑比山东泰安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刻下的一块“官箴碑”早了很多年,这“官箴碑”写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之后在清代张聪贤的《官箴》中也有出现。意思是衙吏不畏惧我严厉,却畏惧我清廉;人民不服气我的才能,却服气我的公正;公正,那么人民不敢怠慢,清廉,那么衙吏不敢欺侮。公正产生严明,清廉产生威信。这可以说是将开封的“公生明”发扬光大。

话说公堂前立戒石,有千年的历史,戒石铭碑是中华廉洁精神的象征,廉政文化的形象代表,廉政教育的有效形式。其穿越时空,播扬中外,绵延古今,在大力开展反腐倡廉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每一个人看到此类戒石都能铭记其重要的意义。

开封府因包拯而名扬天下,人称“天下第一府”。各级衙门大堂前都要竖立戒石,目的明了,就是为了警戒官吏,要清正廉明。

战国时的《荀子·不苟》中就有“公生明,偏生暗”的说法。宋代的司马光书写了 “公生明”三字并立了碑,真迹现存放于苏州博物馆内。两者能不能一概而论,众说纷纭,但皆因是为廉,也无需相煎。

开封开封府拍

到了清代前期,衙署大堂之前正中主立"戒石碑",后期改成牌坊形式,现河北保定直隶总督衙署就保有着一处"戒石坊" ,同江西的泰和县博物馆留有的一块《御制戒石铭》一样笔迹,出自黄庭坚之手,在福建武夷山市文庙遗址前也有此字的“戒石铭”,理所当然的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公生明”就更是多地可见,可见古人对官场廉政建设的重视。

到了今天,“戒石铭”的意义依然十分重要,它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成就,很有利于加强新形势下的廉政建设,让为政者时刻自警和自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