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红楼梦(8)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玉与凤姐回家后,将秦钟要上家塾一事禀明,又将秦钟夸了一番,凤姐也帮着说话,说的贾母欢喜起来,于是到了后日,又去了宁国府看了半日的戏。可我们在这里还并没有看到贾母的明确态度,欢喜是为宝玉找到伴读朋友而高兴吧!
宝玉送贾母回来午觉后,本想还回去看戏,但恐打扰可卿她们看戏,于是没有回去,但去宝钗那里探病。这里有意思的是,他本来可以从上房后角门去的,因害怕遇见父亲,所以特意绕远路。我们可以看出宝玉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好,有时候,我在想这种不融洽的父子关系是不是与贾政的偏见有关,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宝玉抓周的故事,除此之外,在许多其他的地方,同样可以看到贾政对宝玉是过早定性地一种教育方式,尽管他也一样爱宝玉,但始终有偏见。这种说不清的偏见,现在依旧存在,就像我们过早地确定孩子今后应该是做什么,然后会臆测他做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人生限制。
这种莫名的偏见导致了宝玉害怕父亲,也让一段父子关系变得紧张。
宝玉半路又遇到了门下清客詹光、单聘仁,这二人抱腰的抱腰,携手的携手,然后告诉说贾政在歇午觉,不碍事,说的宝玉也笑了。宝玉在这一段路大概是紧张的吧,生怕遇着贾政,听父亲在午觉放松下来了。随后又遇着戴良、钱华一众,他们向他讨要斗方儿(一种可张挂的纸张)。我读到这里总觉得好笑,一些不识字的人来讨字,当真是用来收藏和张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荣国府的下人在对宝玉比起来其他主子是不一样的,清客们遇到其他人主人家能开这样玩笑吗?可以理解到一种无节制的讨好,也可以看到宝玉其实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他不会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公子哥。
宝玉来至梨香院,薛姨妈一把拉他抱入怀中。
宝玉随后到了宝钗的里间,看见宝钗在炕上作针线,有一段宝钗的打扮描写,半新不旧,不觉奢华,有趣的是小说家在后面又加了十六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我建议读的时候可以好好地琢磨一下这十六字并且记住。
宝钗在看宝玉时,看到了通灵宝玉,所以要细看。这时我们也很详细地了解到这块玉的样子,也知道了第一回中癞头僧镌刻的字。通灵宝玉有麻雀蛋大小,像霞光的颜色,莹润,五色花纹缠护,正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宝钗正看着,她的丫鬟金莺说她的项圈有两句话正和宝玉的一对。宝玉听了也要看,果真上也有对仗工整的八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然后金莺告诉我们这八字也是一个癞头和尚送的,说是必须錾在金器上。于是,一段金玉良缘的说法自此出现。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更像是宝玉和宝钗结局的写照,可惜的最后的不是对的那个人,我觉得这是爱情里很悲剧的事,且这种悲剧到如今依旧在不断上演。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对爱情更加慎重一点,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应该要慎重一点,而不是互相将就。
对于宝钗錾着与宝玉相对应的项圈,有人说是薛家刻意做了这么一个玩意儿来表露心声,也有人说这是癞头僧安排的姻缘。可我并不想去探个究竟,我只想知道项圈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宝钗对项圈是没有厌恶之心的,对于金莺的微微表露的意思后,宝钗并没有反对,只是不好意思,所以这种情感通过项圈让我们十分清楚,可是这情感是不是内心的,我们不得而知。
从宝钗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刻意的还是上天安排的都不重要,因为她是没有选择的,或者说她不愿选择,不会去选择,不用去选择,甚至说她的选项是有顺位的,不知道大家不记得薛家来都城的目的是什么,当你联系起来后就会发现,对于宝钗来说也许家庭、身份、地位比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更重要一些,这也是宝玉不愿意相信金石良缘的原因。
宝玉和宝钗正说着话,赶巧黛玉来了,黛玉见了宝玉,又不忘玩笑一回宝玉。宝玉见黛玉穿着羽缎,无问了才知下雪了,于是叫人去拿斗篷,伏后文黛玉帮他穿戴一事。
再后面便是一处吃酒的情节。因为吃鹅掌鸭信,宝玉要酒送,可李嬷嬷拦着不让宝玉吃,怕宝玉吃醉酒闹性子,上面怪罪。因薛姨妈说情才得以允许。宝玉要吃冷酒,薛姨妈和宝钗都劝他要吃热的,特别是宝钗的话让宝玉觉得有理,于是只叫人去热。
读过一次红楼梦的人知道,其实黛玉是喜欢喝冷酒的。这时黛玉的丫鬟雪雁来送小手炉,黛玉便借此又奚落了一番宝玉,意在说他别人的就跟圣旨一样依从,我的话你却不听。读到这里大概可以尝到酸味了,但是这样的酸只是半酸的状态,也就是说也许心里还没有那么地在意。然后在后面黛玉和薛姨妈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对薛家确实是存在着某种误会。这种误会,我的理解是黛玉误解薛家这样人家大概会轻视自己。细读红楼梦,我们会发现黛玉对自己的家庭是不自信的,特别是与薛宝钗相比,由此黛玉有时会讲一些很刻薄的话以引起人的关注。
宝玉喝了三杯酒,李嬷嬷又上来拦酒了,所以有些扫兴,结果黛玉狠狠地说了李嬷嬷一顿,让她难堪了一回。有时候看了这段,我会觉得李嬷嬷特别不知事,黛玉已经提示过她不要管,而李嬷嬷却反过来说她的不是,也难怪黛玉说出那比刀子还尖的话来。
吃好喝好后,黛玉要走,就问宝玉:“你走不走?”,宝玉说:“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短短一问一答将两人的日常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起来一起去,形影不离。
小丫头来帮宝玉戴斗笠,可能是不会弄,宝玉便训了她。黛玉听了,便说宝玉啰嗦什么,于是亲自过来帮他戴好,整理。我看到这一段,心里有很大的触动。我觉得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黛玉会照顾喝醉的宝玉,这种照顾是你醉了,你不能顾及的东西,我会帮你顾及,会让你躁动的内心回归安宁。另一个人呢?我信任你,可以把自己交给你。可惜,现在这种细心的深情很少了,我看到有男人喝醉了,然后妻子见他醉醺醺的便开始抱怨起来,结果两人大吵一架,弄得上下鸡犬不宁,不欢而散。
宝玉回了自己房,晴雯接了出来,怪宝玉哄她墨了那么久的墨却只写了三个字:绛云轩。这三个字是宝玉为自己写的门匾,所以宝玉还没进大观园前住的屋子叫绛云轩。晴雯说为挂好这三个字,手都冻僵了。宝玉听了,便帮晴雯暖手,一同仰头在雪里看字。此处将宝玉的体贴表现了出来,也看出宝玉对自己身边的这些女孩的疼爱。
这时黛玉又过来了,宝玉就问她自己的字好不好?黛玉说: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们好了?明儿也与我写一个匾。”宝玉听了她夸反而不好意思了,大概觉得自己的字还是不如黛玉的。
后面讲的这件事就是有名的“枫露茶事件”,先是宝玉特意留给晴雯的包子被李嬷嬷拿给孙子吃了,后自己留着的枫露茶也被李嬷嬷吃了。这时宝玉性子彻底爆发了,那种贵族公子的脾气也体现出来。宝玉砸了茶杯,又训了茜雪一顿。其实,我们看到贾府里面的规矩是混乱的,导致这种混乱与宝玉自己有没有关系呢?
枫露茶事件结局是可怜的茜雪被撵了出去,而李奶奶安然无恙。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按理宝玉是不服这样的判决,结合脂砚斋的重评——狱神庙一事,我隐隐感觉到这件事应另有隐情,或许这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本回的最后秦钟见了贾母,贾母也算同意秦钟与宝玉一同上学了。后面又将秦钟的身世交代了一番,可以知道原来秦可卿是父亲秦业抱养的,而秦钟却是秦业亲生。这样一来,我们对秦可卿的身份便更加生疑起来。秦业与贾家的瓜葛又是什么,致使两家结了亲。是政治原因,是官场上的攀附,还是有其他隐情?可惜,如今不得而知。
最后谈谈:
我把这回看成是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开端,可能实际上不是,但至少文本上是这样的。
很多情感的萌发是从吃醋开始的,就像黛玉一样,要来应该一起来,要去一同去,你拿我的话应该比她的话更当真一些。这种酸酸的醋意是觉得我比他人更重要,从内心来说。
我们在这回李也可以看到黛玉和宝钗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是面上,一种是内心。宝钗追求的爱情是身份地位上的匹配,你有玉,我就要有金,而黛玉的爱情观是要达到灵魂深处的共识。
可是,后者多是有始无终。但想一想,我会觉得黛玉比宝钗更幸运,更值得。
为什么?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