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村庄
老家院子南边是三伯的家。
回老家时偶尔见他在房顶上收弄粮食,默默无言,就像一块会活动的土地。
我很羡慕他。
与大部分人不同,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农村,追寻好生活,只不过随波逐流被推搡着就去了城市。灵魂深处的愿望是像一个老农一样,一辈子不离开村子,日复一日劳作、收割,感受着春夏秋冬,渐渐变得像土地一样沉默,最后变成土地的颜色。浑圆又完整,不必被撕裂,无须摇摆,坚稳如大地。可是,时间在科技生产力的加持之下就像一把刀子,愈加锋利,割开一切,把每个人送往遥不可知的未来,甚至所有的叹息,都来不及听闻便无声而逝。
在世界还未曾被网络劫夺,小镇破败,村庄宁静,每个人都是一个迷。如果一个人不说话,一切都属于他自己。如今,你若沉默,似乎就会被驱逐到人类之外去。世界越来越空,人群越来越拥挤,焦虑之音比比皆是。
冬日有太阳的时候,即使极冷的有风的日子,坐在公交车里也感觉不到风,让我有种风和日丽的错觉。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老辈人穿着黑色灰色或者藏蓝色的老棉袄,蹲在村头墙根的柴跺上抄着袖口、眯着眼睛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头顶上天特别蓝。小时候的我觉得那就是我梦想的未来。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我就出生在我的天堂里,多年来从未真正离开那里。
村子里的人并不都如想象中那般闭塞和守旧,毕竟,他们经历过比我艰难复杂许多的生活,生老病死,苦乐爱恨。土地生灵与循环的四季潜移默化着他们的潜意识,底蕴深厚的民间道德与智慧滋养着他们的心灵,可能寡言少语木讷憨厚,但心中包藏金玉,怀有一生践行的智慧,几近觉悟之境。教育程度只能决定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决定不了人生境界。
生命力都在泥土里。没有泥巴味儿的东西,我都不喜欢。除了土地生产的一切,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创造。
生命?生命是土地的杰作。
北方的原野向来光明磊,从不遮遮掩掩,大大方方给人一眼望穿,只有落每年八九月,田里的玉米都一人多高,野草也在夏季的热浪和雨水中疯长至半人多高,在田间小路散步,视野逼仄,四处碰壁,是这片田野一年中最拥挤的一段日子。当谷粒变黄、变硬,被掰下,秸秆变枯、变干,被打碎——村庄,又露出了它的面目。
除了人赖以为生的粮食,土地能生产的东西还有很多,其中我特别喜欢各种瓜,就像从土地长出来的颜色,各有乾坤。在这个时代,天然生长的食物,已然称得上奢侈品。土地一如既往地谦卑、隐忍而缄默,是一切生命的摇篮。而如今的人类,大都被细细的线系着,漂浮在半空中,远远望去,状如一幕傀儡戏。我有时候会想:万一断了如之奈何?
给我一小块土地,我将重拾人类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