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包袱皮上的“六项注意”——红军为何得到人民的拥护
【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69)】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写有六项注意的红军用过的包袱皮:
这块写着“六项注意”的红军包袱皮,它是井冈山时期红四军一位战士用过的物品,是红军执行铁的纪律的历史见证。
这块粗布包袱皮长94厘米、宽85厘米,由于长期使用,布面已经变成了灰色,上面还有破洞、补丁和污渍,但仍然可以辨认出“六项注意”的主要内容——捆铺草,上门板,买卖公平,言语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要赔偿,不准乱搬东西。
“三大纪律”的第一个版本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奔赴井冈山,准备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当时起义队伍的成分比较复杂,官兵组织纪律意识不强。起义军形式上虽然已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由工人、农民和一部分原国民革命军士兵构成的队伍自由散漫惯了,军官打士兵、买东西不给钱的情况时有发生。
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从遂川大汾经黄坳上并冈山,上山前在井冈山大井荆竹山的一个小村子里宿营。第二天在村边山路上集合部队,毛委员站在荆竹山雷打石上向部队简单的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后,告诉大家说:
“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要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大家一定要和井冈山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绿林军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
接着他宣布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并且还对为什么要规定三项纪律做了简要的解释。
从“三项纪律”到“六项注意”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部队在纪律方面又出现了新问题,这些问题很快被反映到前敌委员会。身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深感不安。
毛泽东从与群众谈话中了解到部队许多问题,如有些官兵把商人、小贩的货物没收了,甚至连药铺里卖药的戥子也拿走了;对群众宣传时,因地方口音不通,反复解释时情绪急躁,态度不好,等等。还有老百姓向毛泽东提意见:“工农革命军好是好,可他们借了我们的门板去睡觉,还回来的不是原来的那一块。还有啊,战士们睡觉用过的稻草遍地都是,成了牛栏了。”
1928年1月24日,在遂川县城李家坪,毛泽东把部队集合起来,提出要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并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是: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要和气;四、买卖要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4月3日,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毛泽东在沙田镇沙田圩“三十六石丘”田边的土台上,向工农革命军和地方赤卫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建军宗旨教育,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从而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第一军规广场:
以后,军规军纪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又不断完善。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即:三大纪律
1、一切行动听指挥;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
1、说话和气;
2、买卖公平;
3、借东西要还;
4、损坏东西要赔;
5、不打人骂人;
6、不损坏庄稼;
7、不调戏妇女;
8、不虐待俘虏。
铸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一般的“第一军规”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正式颁布后,红军的纪律出现了根本性的改观。每到一处,红军战士不仅不乱拿老百姓的东西,还主动帮助老百姓劈柴、挑水、打扫院子。即便在行军途中,因饥饿难忍,吃了老百姓地里的苞米、红薯等,来不及找到粮食主人的,也会在田间地头留下字条说明情况,留下银元作为补偿。
老百姓这样歌颂这支部队:“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
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对百姓的秋毫无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1930年至1931年年底,红军先后粉碎了湘赣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的三次“会剿”,井冈山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
红军的铁律被编成了歌词,《红色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这首嘹亮的军歌很快在部队中传唱开来。战士们在歌唱中重温纪律要求,人民军队的好作风也随着清脆的歌声传扬开去。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 “三大纪律 六项注意”是写在包袱皮上的人民军队铁纪律。靠着坚定的理想和铁的纪律,党和红军号召起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投入到革命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