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安徽师范大学

弹古典吉他的那些年(二)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无端的弦

分道扬镳

过年的欢声笑语和声声爆竹并不能给我带来太多对家乡的依恋,寒假里脑子想的最多的就是赶紧开学可以去学吉他,寒假很快就过完了。

在一个不上课的下午,我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去了琴行。我和小伙伴虽然一起来学琴,但是他想学的是边弹边唱的民谣吉他,而我已经被上次老师弹奏的古典吉他曲目吸引了。记得我当时挑选了一把将近1000元的古典吉他,在那个时候,这个价格已经很贵了,大概两个月的生活费。虽然在以后的岁月了,我换了好几把琴,但是这把最初的琴还一直保留在家里,没有扔掉。

和老师约好,一周上一次课。按照之前老师说的,前三个月我们一起上课。上的第一节课是右手的拨弦,第二节课是左手的扩指训练,然后接着学的音阶等等。从高中到大学,学业负担没有那么重,而且没有老师跟在身后严格督促,有了很多空余时间。有的同学沉迷于电脑游戏,有的同学沉迷于打球,而我,当时就沉迷于吉他无法自拔。在别人看来非常枯燥的手指练习,非常单调的单音练习,我却练的津津有味。现在想来同寝室的室友真是苦不堪言,不过我大多数也是趁他们不在的时候练琴,有的时候逃课也回来练琴。当时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如此疯狂。

就这样学了两个多月吧,我和小伙伴的进度就有了较大的差距,我每天至少2到4个小时的练琴,而他每天练琴时间只有我的三分之一还不到。老师觉得他不能同时教我们两人了,而且由于产生了差距,在复课的时候难免会批评他,这让我当时也觉得不好意思。

有一天课上,老师又批评了他:“你们同时来学琴的,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我想学的是民谣,这样的练习太枯燥”小伙伴并不掩饰自己的想法。老师说:“基础都是一样的,你要坚持下去”。其实,当时我也可以感受到是老师不太愿意教民谣,可能他的兴趣并不在此吧。他常常说,民谣弹唱,三分弹七分唱,弹的功夫并不是很多。虽然过了很多年回头看看,这样的观点的确有失偏颇。

吉他课结束后已经是傍晚,我们背着吉他走在路上,城市里昏黄的路灯,车来车往确让人感受到一种落寞。“我不想在这里学了”,小伙伴平静的说到。虽然想到以后我可能会一个人再来这里学琴,我还是可以理解他的想法的。一是我们想学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二则在一起上课由于进度不同,的确有些不便。“好吧,要不你再找个老师,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我说到。小伙伴沉默着点了根烟,而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由于我的刻苦练习,进步的确很快,老师也比较照顾我,让我没有课的时候就来这里练琴。我很喜欢当时琴行的环境,在大大的落地玻璃窗边,看着窗外的车流和人群,屋里只有吉他的声音,好像这一切短暂的与世隔绝,让人能静下心来不顾俗世的喧嚣。我想,古典吉他还是适合我的。

后来,小伙伴又找了位吉他老师,那位老师头发很长,在身后扎个辫子,穿着一个宽大的花花绿绿的衬衫,弹琴打节拍的时候头部会随着律动而晃动,一看就是玩了很多年吉他的老江湖,实事也是如此。得到新老师的指点,小伙伴进步很快,很快就会弹唱《那些花儿》等等流行的校园民谣,在校园里也收获了无数的粉丝。而我还是沉浸在枯燥的古典吉他练习中,弹着那些无人问津的圆舞曲和小步舞曲,这些在身边人听来毫无调调的音乐。

有一次别的班级搞活动,请我们去表演,到如今我印象深刻。在人们的印象里,吉他就是边弹边唱的乐器,在小伙伴收获掌声之后,弹古典吉他的我终于听到了前排女生的一句话“你怎么还不唱啊?”当时内心是崩溃的,却无力解释,耐着性子弹奏完一首曲子,灰溜溜的离开了,心想着下次再也不想演出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