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把善良撕裂给冷漠看
青春,怀旧,温情,如今能够震动人心灵的作品实在是太少,部队文工团,本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普罗大众对她们的生活是有距离感的,或者那只是严歌苓、冯小刚们对自己青春年代的回视和凝望。然而人性是相通的,50年前、500年前和今天,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你甚至可以在《红楼梦》中的芸芸人物中找到何小萍的影子。被时代碾压和无视的良善弱者,之前有太多,之后也不会太少。这也许是电影催泪的缘由所在。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也不相信眼泪,世界从来都讲奋斗,像丛林一样,狼多一点,羊少一点,收割的人多,播种的人少,冯导演一把年纪的大腕老炮儿,早已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塔尖生活,还能在拍摄期间,剪辑期间,自己都要感动到掉几颗鳄鱼的老泪,这纵横的老泪,无疑也是对青春易逝,活人不易,岁月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泪。
小孩子看电影,总要弄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何小萍离开冰冷的家,来到文工团温暖的大家庭,沉冤的父亲满以为她能享有集体的阳光,他不曾预料的是,孩子最终遭受的是足以让她对人性绝望的欺凌,而摧残她心灵的,是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美女们,文工团员不但身姿俊俏,她们在舞蹈的时候,在歌唱的时候,在舞台上的时候,心灵和身姿一样俊俏,一样美好。只是在表演结束,茶余饭后,又会肆无忌惮的嘲笑,大胆暴虐的搜身,人性之恶,有与生俱来的,也有无意识的,就如同人们一面暂时性良心发现,影院拭泪,一面回到现实又开始与人争长论短,上演宫斗一般的好戏。
很难说林丁丁陈灿们是坏人,恶贯满盈的人和至纯至善的人一样是极少数,而随波逐流,内心冷漠的可能会更多一些,当然,如同冷漠会相互感染一样,善良也会相互激发,古今中外,所有触动人心的作品,无一不是向我们展现那纷繁艰难的真假之辩,善恶之争,美丑比照。
一个善良的好人,他最终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窦娥冤》里好像有一句唱词,是女主质问苍天,为什么颜渊良善却要早死,盗跖作恶多端却享有天年? 这是天问,从屈原开始就在问,到巴尔扎克雨果也在问,到我们今天坐在影院的观众也在问,你看那谁如此横骄却吃肉喝酒,我辈为何良善正直却四处奔波?据说卓伟一句周三见,就有公关1400万连夜来打点,吃瓜我辈磕完瓜子还要接着去搬砖。生活本没有逻辑!当然享受人生的不全是盗跖,但是要说天赋人权,生而平等,那也只不过是一纸宣言而已。
林丁丁嫁海外,何小萍成病号,陈灿做开发商,刘峰去蹬三轮,迥异的人生道路,不关乎你是否是一个善良的好人。
万恶的联防队们收了刘峰的烟却不给还车,还要敲诈1000块钱,甚至推搡殴打,打掉了战斗英雄的假肢的时候,被军长女儿郝淑雯看到了,有剧评说,郝淑雯一句国骂,让观众集体泪目:“CNM的,你们敢打一个伤残军人,战斗英雄!”这真是一个爆点,因为在这一刻人们喉咙哽咽,五味杂陈,这一刻,好人被坏人践踏,善良被恶人撕裂------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可能都要经历一些艰难,甚至饱受一些欺凌的,不单是万千的草根,连老山浴血的战士也不能幸免,昨天不是还有个叫毛振华的大老板大教授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里呼号喊冤么!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前一分钟还在怒斥联防队,后一个镜头,郝淑雯和萧惠子两个昔年战友,如今的富贵淑女却瞬间忘记了刚才的义愤和泪水,拿刘峰的假肢开起了玩笑。善良和软弱在这样的美人的谈笑之间,被撕裂的更赤裸,更令人心寒。听说之前有越战老兵组队去看,城管运政临时工更应该组队去看,因为当看到一个老兵,一个战斗英雄,为了生活被联防队员推搡欺凌的时候,人性之善都会被触动那么一点,也许,也许之后的执法能温和一点,因为你正在驱赶的地摊小贩,你正在钓鱼的滴滴师傅,你正在开罚单的货车司机,当然他们绝少有落魄的战斗英雄,但每个人背后的经历和难处,你看不到。强者的心态要少那么一点点,当然即使你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你就是一个城管,是运政,是警察,是富豪,是官员,在生活这个舞台上,也总难免会有纭纭众生之叹,蝼蚁微渺之感的时候,人生百年,没有人可以自称绝对的强者。都说黄轩和苗苗演的好,刘峰和何小萍经历了战争的血火考验,经历了生死,他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思考:和16岁就为国捐躯的想吃一个果丹皮的小战士相比,和长眠在前线的默默无闻的那些逝去的芳华相比,自己经历的所谓得失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苗苗的眼神里,我们一度看到了她对人性冷漠的绝望,而在黄轩的眼神里,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一种坚持本真的从容------
这坚持是如此的笃定,纵然善良被撕裂,纵然冷漠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