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思考:变迁的友谊
刚挂断闺蜜Z打来的电话。这是最近煲电话粥聊他的婚姻生活,抱怨家里没有爱最短的一次。可能,她终于认识到了,倾诉其实不能解决太多问题。我和z的友谊可以追溯到我们彼此只有五岁的时候,至今也相识了近30年。
从刚开始的一起嬉戏玩耍,到后来读书了一起上学放学回家,工作后再不同的城市相隔五年,到近五年再次重聚北京。着实是很难得的。
Z说,你这些年变了,感觉很多事情是过去了才说出来。她说的,是指的一些我个人的“心理困境”。我倾诉的最多的往往是职场一些不顺意,和闺蜜相处的意义于我,分享爱好、最近的心情,了解生活的近况。很多时候,我还在尽量的保护自己的“界限”。
我的界限,是与最亲近最好的朋友,不能说的“过多具体的事情”。有时候,这些事情对于我是负累,对朋友是芥蒂。在特殊的场景里,和闺蜜处于同一阶段:刚入职、刚结婚、都在买房……抑或都在家庭关系的冷战磨合期,这时候大多数有很多想聊的,因为生活的重心一样。
就像《安家》里阚太太,从刚开始默默的跟踪老公,到后来知道小三存在并且老公给小三置办千万豪宅而闹到许姑姑门店,给了房似锦一巴掌。这些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参加同学会,找到了“击退小三”联盟姐妹团,这之后,阚太太几个月时间,完成了和老公疏离、财产清算、离婚、重塑自己的过程。
闺蜜存在的意义可以是倾诉,也可以是启发,更可以是守护。
一个联盟组织,在特殊阶段,是非常紧密团结的。同样,时过境迁,任务达成,也就到了好聚好散的阶段。
曾经我也会为了朋友出主意,想办法,为了他和老公关系而撮合和两头打电话。
现在岁月慢慢告诉了我,陪伴也是友情的一种方式。“界限感”“边界”是每一个人都该为自己守护的。
心理学家曾分析,一个人最多的亲密朋友只能有五位。也就是,无论朋友的总数有多多,和你一起关系最紧密的只能有五个。当你还是个单身青年时,你可以同时在同学、同事、社会关系、兴趣爱好中结识朋友,志同道合。
当你有了另一半,那么,他会占据你两个亲密朋友的名额。围绕在你身边的亲密朋友不会超过三个。我静静思考,和我走的最近的朋友是谁呢?
同事?部下?还是曾经一起畅游的驴友?
都不是,友情于我,不再是生活的最中心。我最好的朋友,希望是我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支持信任自己。
外在的友情我依然相信,且期待和维护,我期待,我们都能看淡物理距离,追求共同努力幸福。
随时联系,随时火热的友情,何时何地,都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