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金色的海洋
总有一处风景在你熟睡时闪进你的脑海。抓不住,回不去。她只能以梦的模样轻轻地在你的脑海里勾起你对她的回忆。
从我有记忆以来,我们村以种植稻谷为生,那时候茶叶还处于萌芽时期。有时候在乡间的小道上走走,随处可见的一大片的金色的稻谷。
秋天田野里的风很轻柔,吹着颗粒饱满的谷粒,发出瑟瑟的声音。细细看来,每颗谷粒都像是母亲怀里沉睡的孩子。偶尔还会看见蚱蜢在稻谷间嬉戏。
颗粒饱满,稻叶有些泛黄时便到了收割的时候。村里的人便约好了,哪天去谁家帮收割稻谷。
在金黄的稻田里,一群人弯着腰,拿着镰刀,齐刷刷地在稻田里画出一幅整齐的画面。机器的声音响遍整个田野。田野里的蚱蜢听到这声音,便纷纷逃窜。而我们小孩便在稻田里抓这些蚱蜢,拿回家,放在油锅里,炸一炸,听见滋滋的声音,放在嘴里,一咬,嘴里蹦出清脆的响声,嘴里溢出稻谷的清香。
稻谷收割完了,家里的饭桌上便摆好了可口的饭菜。家里飘着饭菜的香气,田野里响着稻谷收割的声音。
劳作的人们回到家里,用热水洗一把手,擦把脸。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点酒,吃点饭。小孩在那天也是极其高心的。
不知从何开始,渐渐地,田野里就再也看不见这金色的海洋了。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满田野的都是扎眼的绿色。摘茶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村里很多的人都种上了茶。可能很少有人还记得那片金色的海洋。
我曾经问我的母亲,为什么不种稻谷了,母亲说,收割的时候太累了。
田野里那些活泼的精灵,也随着稻谷的结束而消失。曾经的那片金色的海洋,只能活在我的记忆里。金色的海洋,逝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时光。
也不能说种茶没有好处,稻谷被茶取代只是时间的早晚。人们看见了茶的利益,就必然要大力的发展它。而稻谷成了我们那发展中的一个淘汰品。从金灿灿到绿油油,人们只是按照生活的所需,发展规划手里的那块地。未来还会有什么,谁也无法预测。
可能老一辈人还记得在那片田野上发生的故事。听家里人说,刚开始种茶时,爷爷是持反对的态度,说种了茶就没有粮食吃了。毕竟在爷爷的那个时代,种的粮是要上交的,换取粮票。
初中时学历史,看见历史书上有一幅插图:在一大片的地里,一群人围着桌子,吃大锅饭。当时还在想都那么久的年代了,离现在很远。偶然一次听爷爷说起他们那个年代。我的眼里充满震惊。
那时候的人一起劳作,一起休息。劳动的人按劳作时间的长短,是要记工分的。按照工分给每家分配食物。在当时能够吃上一只鸭子是很不错的。那时爷爷记了工分,在生产队里领了半只鸭子,拿回家,已经是天黑了,爸和姨都在等着我爷爷把半只鸭子做好了吃。等到爷爷做好了,爸和姨都睡着了。爷爷回忆那时家里要办个事,拿出几百块钱也要到处去借。
我知道的记忆只是停留在那片金色的海洋,看见那时美丽的风景,却不曾问过那个年代的心酸。对于那个年代的人,生活不易。
金色海洋已成过去,带着几代人的记忆,埋葬在岁月的坟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