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感恩教育

2024-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jiandan简单

爱孩子,不是只给他呵护就够了,更要教会他感恩。

《诗经》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这些被啃的父母,家境大多不富裕,他们有的是外卖员,快递员,洗车工,搬运工,甚至还有残疾人。

就像莎士比亚说: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育儿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养出一个感恩孝顺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懂得感恩的孩子,知父母冷暖,体贴父母辛苦,孝敬父母不易,总能让人心头一热。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才更容易养出感恩的孩子呢?

让孩子从小感受父母不易的家庭

感恩,是需要从生活中习得的。

让孩子看见父母的辛苦,孩子才会学着珍惜。让孩子感受父母的艰难,孩子才会知道感恩。

孩子们在劳动实践的同时,感受到了父母日常的辛苦。

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孩子只有亲自感受,方知来之不易。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适时让孩子看见父母的不易,适当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敬你爱你,尊重你的付出,感激你的无私。

舍得用孩子的家庭

有人说,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一切却养出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

习惯了享受的孩子,很难懂得去爱身边的人。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从小对孩子狠一点,舍得用孩子。

魏书生总结道:

“孩子就要趁着他不懂事的时候,把他引向正确的轨道,给他养成习惯了,他便觉得孝顺是理所当然的事。”

孩子的懂事,离不开父母的放手,只有舍得用孩子,他才能在付出中学会感恩。

教育家卢勤说:“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孩子不感恩,归根结底,就是父母承担太多,孩子不懂分担。

所以,父母再能干也要适当示弱,给孩子一个承担责任,关心父母的机会。

懂得立规矩的家庭

见到长辈要站起来打招呼;

用餐时,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

不抖腿,不能斜眼看人;

与人交谈时,必须尊称“您”;

……

立规矩,就是要孩子懂忠孝仁义。

《规矩与爱》一书也说: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规矩的存在,就是要孩子懂感恩,敬长辈。

规矩的缺失,导致的必然是孩子无规无矩,目中无人。

教育家说:

“孩子要在6岁前立规矩,时间晚了,就管不住孩子了。”

孩子3岁时没规没矩,父母不忍心管,他7岁就习以为常,动不动就对长辈大呼小叫;

11岁时,你再去管,他就会顶撞你;

再到15岁,你唠叨几句,他就不耐烦,你骂几句,他就敢打你……

小时不立规矩,长大就立不起来。

孩子缺失的规矩和教养,终将狠狠报复在父母自己身上。

唯有爱与规矩并行,才能养出一个知书达理、懂得感恩的孩子。

父母懂得感恩的家庭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想要孩子感恩,父母得先做好示范。

感恩这门功课,孩子不会自学成才。父母多引导,做好榜样,孩子自会寻着父母的足迹,一步步成长起来。

俞敏洪也说:

“我现在带着母亲一起生活,我经常在孩子面前,喂母亲吃饭,给她洗脚,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感恩父母是最重要的事情。”

父母谆谆教导,孩子才不会忘本。

父母做好示范,孩子才会传承下去。

于孩子而言,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从小就学会感恩的孩子,其睡眠情况、心理状态和整体发育水平等,都比从不感恩的同龄孩子更好。

而且,较少出现抑郁、焦躁等负面心理,也很少参与殴斗等暴力行为。

他们的朋友会比较多,长大成人后婚姻也相对更为幸福、稳定,对生活满足感较为长久,更能跟社会和谐相处。

作家毕淑敏说过: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感恩教育,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