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尝试,两次失败,22岁清秀少年和你分享励志写作变现“秘籍”
这是南希的第006篇分享
作者 | 南希 编辑 | 南希
写作是一种底层技能,是否会写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甚至是工作。
以前,总觉得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写作变现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就是因为这种观念阻挡了写作的脚步。
是时候重新认识写作了,以及写作变现这件事,写作有多少种变现的方式呢?我试图通过一个个普通人写作变现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我将陆续采访50位写作变现者,希望从他们写作变现的故事中,找到你我的写作之路。
本期是第3位普通人写作变现的故事,他是99年出生的清秀少年,因为被抖音灌了太多毒鸡汤,开始折腾副业,而开启自己的写作人生。
我们应该都关注了不少微信公众号,每天都能接收到许多推文,它就像病毒一样无处不在。
想做微信公众号的人很多,想法萌生的那一瞬间,热情满满,想到了很多要写的内容,希望能做成有影响力的大号,只是去行动的人极少。不过,也有人在做之前就把它当成见证自己成长的平台,却意外通过文字变现。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一位22岁的少年,因为一颗不甘人后的心,通过做副业接触写作,成功变现的故事。
熊猫 22岁 公众号+简书作者
如果你在抖音上,刷到了每个人都在做副业的“毒鸡汤”,你会怎么办?
如果身边的人,下班就追剧打游戏,你又会怎么办?
如果加班到晚上11点半,你还会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吗?
这样场景可能你我都会遇到,刷到“毒鸡汤”了可能一划就过去了,看着别人玩游戏就先玩了再说,加班累了学习也可以推到明天。
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熊猫也过了一段这样的日子,不过他并没有体会到愉悦,反而引发了焦虑和迷茫,一种孤独感在心间弥漫,于是副业之路从此开始。
我与熊猫是今年3月在简书上认识的,当时看到一篇关于读书会的文章,阅读主题刚好是我喜欢的《浮生六记》,组织者正是熊猫,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在这一次接触过后,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并不多,也是借着普通人写作变现采访这件事,才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采访中,一直觉得他很成熟稳重,本以为这该是有着好多年工作阅历的职场老人,没想到是一位只有两年工作经历的99年小鲜肉,更没想到的是他之所以走上写作之路,是因为被抖音灌了太多要做副业的“毒鸡汤”。
如今他已经坚持写作一年多,不但成功变现,还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正在计划打造自己的个人IP。
- 01 -
抖音的鸡汤,开始尝试副业
或许每个人大学毕业后,都会经历一段迷茫的日子,熊猫亦不例外。
去年他从北京到杭州,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身边认识的人只有同事,每天除了上班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日子久了就显得格外的孤独。
他说那段日子真的太迷茫了,看着别人打游戏就跟着打游戏,看着别人追剧就跟着追剧,但偏偏骨子里还想比别人优秀一点,他也认知到在这样的状态下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就开始尝试着做些简单的副业。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微商,在对现状进行评估时,发现自己既没产品也没有人脉,这条路就被否定了,这才将目标锁定到写作上。
在他看来这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副业,做了之后才发现写作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三次尝试做公众号就失败了两次,好在简书给了他变现的希望。
1)三次尝试,两次失败
如果你失败了两次,还会尝试第三次吗?熊猫说,他会。
他之所以将写作作为副业,是因为之前有两次做公众号失败的经历。
去年7月他开始做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当时并不会写文章也没有粉丝。不过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文章可以买,一篇800字的文章只要15块;粉丝可以到处拉,当时为了拉到粉丝给别人发微信到凌晨4点,一晚上将近联系了260多人,第二天就涨了160个粉丝。
当时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让自己赚到钱,只是很执着的想做下去,在买文章花了不少钱后,为了节省开支,就产生了自己写的念头。
最初是跟着买来的文章学习怎么去写,先分析文章的思路,然后去模仿,东拼西凑还是能凑成一篇文章。但是自己没有写作的方向,也不会收集素材,写了三四篇后就放弃了,第一次尝试就这样失败了,前前后后加起来只有一个多月时间。
他说,这是一段很惨的经历。
10月份,他开始做第二个公众号。刚好放国庆假期,原本计划外出游玩,身边的小伙伴却说想要一起做些副业产生点收益,就决定一起做公众号,六个人、六台电脑,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把它做起来,整整7天都没有出过门。
努力了几天,也拉了几百粉丝,但大家都觉得靠这个赚钱太难了,于是有人就退出了,第七天时就只剩三个人还在做。第二次坚持了两个多月,也积累了一些用户,大部分时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做,后来他想做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账号,也就放弃了。
他说,这段经历让他很绝望。
不过这一次让他学会了怎么写文章,怎么去排版,也为第三次做公众号奠定了基础。
也许正是应了那句话“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在产生做副业的念头时,他还是选择做公众号,比起前两次半途而废,第三次对做公众号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顺利通过公众号变现。
2)入驻简书,初尝甜头
你相信新手也能写出受大众喜欢的文章吗?熊猫说,他相信。
在写公众号的同时,他也入驻了简书,并且开始做自己的读书社群,没想到一个月后,竟然赚了80块。这可能只是几杯奶茶钱,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但至少有收益了。他说:“当时感受就是写作赚钱了,很惊喜,意外之喜。”
两个喜,足以表明当时他有多开心,对于他来说,这是迈出了写作变现的第一步,能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去挣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有一次,在简书上看到了许多说自己想放弃的帖子,比如“坚持更新的第十四天,已经没有什么好分享的,就快要写不下去了”、“在简书更文好几天了,我怎么还没有火”等。当时就在思考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想法呢?就把自己对写作和文章阅读量的一些想法梳理成了一篇文章。
在文章中他写了几句话非常触动我:
“写作从来就不是三分钟热度能够成功的。
坚持不下去的人,要么败于懒癌,要么败于拖延症,要么败于胡思乱想。
急于求成,胡思乱想,过早的消耗掉了本该支撑行动的精力。”
后来,这篇文章在简书火了,阅读量达到了1.1万,为他带来了几百块的收益,让他初尝写作的甜头,相信自己也可以写出受大众欢迎的文章。
他说:也许现在你写的文章,对你水平的提高帮助并不大,也没有赚到多少钱,但长期积累下来,你会惊讶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这也是他写作近一年时间,对自己这段经历的总结。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把自己能够输出的内容分享出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努力,同时增加一些收入。
- 02 -
输出的瓶颈,养成阅读习惯
每个写作的人都会遇到写作瓶颈,时不时出现不知道该写啥、写不下去或者不想写的念头。
但写作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需要三五年才会有一点成就,持续更新就成了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熊猫写作的这一路,也曾数次遇到瓶颈,那时候丧、黑暗、绝望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每当这种状态出现时,他应对的法宝是停下来大量阅读,汲取养分,再继续输出,结果意外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输出的时间长了,也遇到一群有相同爱好的人,彼此监督,一起写下去。
1)遇到瓶颈,开始阅读
不会写,就去大量阅读。
熊猫说自己虽然小时候喜欢语文,但作文真的很烂,为了学习写作就买了很多书回来,看看别人的文章是怎么写的。当时对自己写文章的要求也很低,把想到的都写出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能独立完成就可以。但还是会遇到写不出来的瓶颈。
后来举办读书会,看了很多作家写的书籍,比如《自在独行》、《断舍离》等,在这些书籍中悟到了一些大小道理,便将自己看完书后的一些看法,写成读书笔记分享出来,就成了最初写作的方向。
随着不断输出,看自己文章的人越来越多,前进路上也相信自己能写出别人爱看的文章,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写作,如果没有时间也会阅读,将书中的金句、段落摘录分享出来,作为一种积累。
他说:“如果写不下去了,不要一点一点的抠,可以停下来去听书、读书,开阔自己的眼界。”
除了主观原因产生不想写的念头外,写出来的文章阅读量惨淡,更是会加深这个想法,每当这时候他就会反其道去想:爆款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实力与运气,只有写出来才有成为爆款的可能,每一次去写就是在创造奇迹。
现在除了持续去写以外,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去阅读,不但突破了写不下去的瓶颈,还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2)持续分享,结识知己
往前走,就会遇见知己。
熊猫说他刚开始做公众号时,以为有人就有流量,拉了很多身边的人关注,逐渐才明白这些人都是死粉,很多人关注了不久后就取关,没有任何意义。后来做公众号就不再到处拉人了,而是持续不断的去输出文章。
随着一篇篇文章发出去,也为熊猫带来了一个个同频的人,大家相互监督,每天一起写作,分享写作的乐趣,他说这种日子真的很幸福。
接下来他萌发了做社群的念头,希望能聚集起一群爱好读书和写作的人,不定时的举办读书活动,自己花钱送奖品,我也是在第一次读书活动认识他的。当时这个社群才有20多人,慢慢看着它增加到50多个人。
虽然现在群里一直活跃的人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人,每天保持写作的习惯,输出精致的文章,而这些都是他写作路上的意外收获。
目前他在简书,已经更新了210篇文章,写下11.6万字,保持170天的日更。刚开始一个月只有80块收益,后来每个月收益有300-400多,五个月也挣了2000+。
这不是一笔大的收入,跟工资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在他看来才5个月时间,收入就能比刚开始翻5倍,就证明了这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而且阅读量会随着时间进行累计,收益也会增加。
他说:“可能我已经睡着了,还有人在看我的文章,为我点赞产生收益,这就是“睡后收入”的真理,所以不要因为现在收益太少,就感觉不值得去做。”
不论做什么都会遇到瓶颈,有些人直接选择放弃了,而有些人则会找方法去向前走,熊猫就是那个不断去研究找方法的人。通过阅读,做到了写下去,通过持续分享,结识了一帮同频的人,也实现了自己变现的想法。
- 03 -
朋友的鼓励,打造熊猫品牌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和榜样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在采访熊猫的过程中,我回想起自己22岁的校园生活,偶尔也会迷茫未来,却并未想着去采取行动,所以很好奇他已经拿着比同龄人要高的工资,为什么还要努力做副业呢?
他说刚来杭州时想法也很简单,只想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了,但很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明明内心不想去追剧打游戏,但还是看到别人做,自己也跟着去做了。
好在身边有一位优秀的朋友,一直在鼓励和支持自己,也让自己时刻警醒,要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有了后面的副业规划,以写作分享生活为起点,通过生活馆、直播等方式连成线,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形成“熊猫闭环”。
1)挚友相惜,追求卓越
在熊猫的心中,始终有不断上进的念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在某一方面能够优于他人。
他说:“我现在之所以会做很多别人不做的事情,是因为一位对我影响很深的朋友。”
大学刚开始学的专业是代码,但自己不但不喜欢还很厌烦,哪怕朋友一遍一遍的教自己还是不学,后来索性转到了设计专业。到了毕业时,那位朋友不但成功学完学校的教学内容,还自学了好几种代码,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互联网大厂。
这让熊猫佩服他的同时也不甘于平凡,想要以他为榜样,成为更优秀的人。
于是他开始尝试做副业,而这位朋友也不遗余力的支持,做公众号他就让公司同事帮忙推广,开了小店他就要成为第一个顾客。
虽然当年一起的三个朋友,如今各在他乡,但距离带来的不是疏离,而是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到他们,这些朋友的支持,也成了自己不断提升的动力。
环境的力量不可估量,榜样的力量亦不可估量。如果你不但遇到一个好的环境,还有一个或一群能作为榜样的人,成长的速度一定不会慢。
2)熊猫闭环,打造品牌
熊猫的微信头像是一张穿着绿色上衣,头上带着熊猫头套的图片,他说这张图片跟了他很长时间。
我曾问他,为什么要叫熊猫?他说:熊猫会让人联想到大熊猫,给人一种厚实、憨憨的感觉,而且名字和头像相关,会有特色,容易辨识。
如今他不仅仅在简书和微信公众号上更文,还创立了熊猫生活馆,在喜马拉雅录音频、做直播。
这看似是一些互不相关的事情,但这些平台做的内容都与熊猫息息相关,比如公众号叫做熊猫的平凡生活,简书、喜马拉雅、微博叫做有感情的熊猫,微信公众号中还有熊猫生活馆、熊猫读书会。
通过“熊猫”把自己所做的这些事串联起来,将这个符号印在大众的脑海里,最后形成“熊猫闭环”,产生“熊猫经济”,打造自己专属的个人IP。其他平台在引流的过程中,也陆陆续续地带来了收益,让他在副业上有了更多的收入。
在写作和工作之余,熊猫很享受喝茶的过程。他说喝茶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尤其是刚学泡茶的那段时间状态特别好。
每次坐在茶桌前,热水、洗茶、泡茶、喝茶,再到收拾,整个流程下来感觉特别顺,心里没有一丝丝杂念,一直想着怎么能泡好这杯茶,特别专注的投入。
在他的描述中,我想象着一位清秀的少年,端坐在桌前,拿起茶壶将滚烫的茶水缓缓倒出,茶烟在他面前袅袅升起,茶香满室,也收获了专注和宁静。
正如熊猫所说:人生不断变好的秘诀是,改变思想,付出行动!
写作不断变好的秘诀亦是如此,愿我们都能改变对写作的误解,像熊猫泡茶那般专注投入,相信我们的写作之路会走得更远,变现亦是水到渠成之事。
—END—
作者南希,一枚普通90后姑娘。因一直追求人生自由,而走上写作之路,两年多将写作和阅读变为一种习惯,实现写作变现,通过写作找到职业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