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始
人生是一个不停向前的过程,没有退路。
—— 题记
小时候每次听故事,故事的开头总是:很久很久以前。我想我的故事也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吧。
那一天或许阳光普照,也许乌云压顶,无论如何,这样的记忆对四岁的孩子来说,都是不准确的。鲁西岚只记得自己穿着白色的孝服,头顶上系着白色孝布,跟在队伍中间,不停地挨家挨户的“谢客(kei)”。很多年后,她和自己的女儿说起这件事情,只是淡淡的提到:我爷爷那年去世了,但是当时他没有孙子,所以就让我穿着男孩应该穿的孝服,扮做男孩,冒充孙子。女孩当男孩养,或者这是鲁西岚一生的底色。
鲁西岚出生在一个靠海的小渔村,村里一半的人都靠打鱼为生,还有小部分人没办法在海面上讨生活,就只好另想它法,比如做个卖货郎。由于小渔村物质匮乏,也没有什么特色产出,卖货郎唯一能卖的就是——腌制晒干的海货。对,这个村子里的人把从海里打捞出来的的所有海产品统称为海货。鲁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卖货郎,他每次从打鱼人那里买下新鲜的海货,自己在家腌制晒好,然后再推着独轮小推车去西部地区去卖。有时候可能会推着小推车走一二个月去济南、莱芜、泰安去卖他的海货。靠着鲁大的两条腿和一个独轮车,他成了村里的大户。他省吃俭用,给四个儿子盖了四座泥坯房,每栋房子在当时的村里都是顶配,因为它足足有5间。
关于鲁大的省吃俭用,鲁西岚曾经给她的女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鲁大在吃的方面对自己和非常苛刻,以他家的条件是可以偶尔吃点肉的,但是他从不允许家人吃肉除了中秋节和春节。在这严苛的家规下,家人从不抱怨,只是偷偷地背着他吃。每次他出门卖货,家人就赶紧张罗些好吃的。估摸着时间觉得他快回来了,派一个人到巷子里放哨。如果远远的能看到鲁大回来了,家里人就会在门口的巷子里撒上一些黄豆;如果鲁大快到自家巷子口了,家人就会在巷子里撒些小麦。鲁大是节俭的人,最看不得浪费粮食,无论是黄豆还是小麦,只要地上有粮食,他就会一粒不胜的捡起来。家人就是用这些小伎俩来拖延杨山回家的时间,然后将家里的好吃的收拾起来,不让他看见。靠着这种极致的抠门生活,杨山才有能力为四个儿子盖好房子,不怕他们将来娶不到媳妇。。
时间很快来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对于鲁大这样的小人物来说,他不太懂政治上的事情,他只关心他的海货能不能卖个好价钱,他的粮食能不能有好收成,他为儿子们准备的房子会不会漏雨,儿子们能不能娶到媳妇。无论如何,新中国的成立,对他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他的几亩田地被村里收走了,村长说地要大家一起分着种,不能只有他一个人种,他很心疼,却无能为力。不过好在他还有村里分的口粮田,他不用担心全家饿肚子。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他为四个儿子准备的房子也被村里给分掉了。省吃俭用一辈子的鲁大受不了这种打击,很快病倒,在郁郁中去世。他死的时候,只有大儿子结了婚,生了二个女孩,他没有孙子。为了使整个丧礼符合子孙有人的规定,鲁西岚被选为冒充孙子。
当鲁西岚对着女儿说起这段往事时,末了加了一句:人那么过日子有什么好的,最后还不是都给别人干的。但是鲁西岚或许并没有觉得,她性格中的节俭、坚强其实都来自于她父辈的基因中。
今天开始尝试写一个长篇小说,希望我能把它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