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了解的写作黑科技——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
12月27日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文章,就是这篇《如果一本书能帮你实现轻松高效的写作,那你一定不能错过》。
那是因为在11月10日时,通过阅读《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我了解到了这种写作法,并下载了据此开发的中文APP Flomo进行试用、探索。
在实践一个多月后,虽然当时处于写作学习初期,还写不出文章,只是通过Flomo记录平时的灵感、梳理想法、收集素材,但已经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这种方法值得分享给更多人知晓,于是写了上面那篇。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上面那篇文章里,只有对这个卡片写作法的介绍,没有太多关于我个人的体验分享。
但在那之后,通过卡片笔记写作法,经过连续20多天的日更,在写了七万多字后,我更加深刻、直观地体会到了这种方法能赋予写作者的惊人生产力。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现在我想告诉你,如果你热爱写作,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那个可以帮你撬动地球的支点。
所以,包括今天这篇,我打算用多篇文章,详细地介绍卡片笔记写作法,以帮助更多热爱写作的朋友了解到它,从中获益。
01、
什么是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
虽然书名叫《卡片笔记写作法》,但由于这本书的内容,是作者根据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的写作方法研究写成,而世界上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止卢曼一种,因此,在本文中提到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单指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
这种写作方法是怎么来的呢?为何值得专门做研究,并专门写一本书进行介绍?
卢曼,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以学术高产著称,在30年间,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许多都成为各领域的经典之作。
卢曼和他的卡片盒德国社会学家约翰内斯·F.K.施密特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卢曼的生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写作法。
卢曼卡片盒
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某个行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个酿酒师的儿子,他叫尼克拉斯·卢曼。
他上过法学院,但因为不喜欢为多个客户工作,所以选择了做一名公务员。
而行政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社交活动,于是他意识到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所以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结束后,他就找借口回家,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阅读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哲学、组织理论和社会学内容。
每当遇到不同寻常的事情,或者对所读内容有想法时,他都会记下来。
卢曼也曾像大多数人那样记笔记,在文本的空白处写评论,或者按主题收集手写笔记,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意识到自己的笔记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他改变了记笔记的方式。他没有再将笔记添加到现有的类别或相应的文本中,而是将它们全部写在小纸片上,并在纸片的角上编号,然后将它们收集到卡片盒中。
并经常思考某些笔记如何与另一些笔记建立联系。
在卢曼的卡片盒里,一个个原本孤立的想法渐渐变成了想法集群,并衍生出更多系统性的思想。
这套笔记系统成了卢曼的生产力引擎,使他这个酿酒师的儿子从公务员变成了社会学教授,并使他凭借高质量、高产出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02、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和一般写作流程的区别
如序言作者,Flomo卡片笔记联合创始人少楠所说,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系统”。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给到我最直观的印象和最大的影响也在于此。
因为说起写作,无论是已经写作多年的写作者,还是写作初学者,一般的写作流程可能都是这样的:
确定写作主题——拟定大纲——根据主题和大纲搜集素材——撰写内容——完成初稿——修改成文
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写作流程。
在我11月份报的一个写作训练班里,老师就是按这个流程教我们学习写作的。
网上常见的关于写作方法的文章里通常也是这个流程:
截图内容来自网络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是怎样,按当时老师教的这个流程,我在开班后的二十多天里,都没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以至于一个月课程结束时,学费相当于打了水漂。
因为体会过这种写作流程的朋友可能知道,按一个固定的,或他人给定的主题拟大纲、找素材,不仅要绞尽脑汁寻找能令人信服的角度和观点 ,在搜寻素材时,即使是面对非常便捷的网络,也相当于大海捞针一样,困难重重。
直到后来我放弃这种写法,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才写出第一篇初稿。
而当时,我一度以为是因为自己不会写才出现这种局面,好在对写作的渴望让我没有放弃,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
就是在那之后,通过对卡片笔记法原理的理解,结合Flomo的运用,在简书连续写下近30篇,8万字的文字。
而和上面说到的,一般的写作流程不同,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是一种从下而上的写作流程。
它的过程是这样的
1、平时看书、看电影、做研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所有思考、想法、灵感,通过写卡片的方式或者用卡片软件记录下来;
2、对于记录下的这些想法、灵感,定期、及时进行整理,用自己的话将它们变成完整的句子,就像写作时那样。然后将最初的碎片笔记删除;
3、同一类型的笔记多了之后,建立一个想法集群,放在同一主题下,并给相关的笔记添加链接;
4、一段时间后,会积攒到足够多的想法去确定一个写作主题。这时候你的主题是基于你已经拥有的素材,而不是基于即将搜寻的素材以及可能提供的未知想法。
5、将某个成熟主题下的笔记变成初稿。
6、编辑、校队你的稿子,发布文章。继续下一篇。
03、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在实践当中的运用
为方便理解,举个具体的例子:
1、你是一个宝妈,你每天都要带孩子。
2、每天带孩子的过程中,你都会产生各种关于育儿的想法,思考,经验。你利用卡片软件把这每一个碎片思考、想法记下来。每次大概只需要1、2分钟。
3、空下来时,你把想法整理成句子。比如你其中某个想法是——怎样进行亲子阅读。那么写成句子的时候,你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和亲身实践,把这个想法,扩展成一段完整的话;
4、由于亲子阅读这件事你可能每天都会做,在做的过程中,你每天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和经验,然后你每天把新产生的这些记录进卡片软件;
5、一段时间后,仅关于亲子阅读这个主题,你已经有了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完整的笔记;
6、思考这些笔记之间的内在联系,按顺序排列好,整理成初稿;
7、发表文章。继续下一篇。
Ok,这仅仅是关于亲子阅读一个方面,而作为一个宝妈,你每天所需要做的事情,所能产生的思考和想法,会涉及育儿的方方面面,少说也有几十个主题 。
因此,一段时间之后,关于育儿,你就能输出源源不断的文章。
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开始能顺畅地用文字表达后,我能够输出关于写作主题下的源源不断的文章。
此时我根本就不需要按一般的写作流程那样,先确定一个主题,再拟定大纲,然后四处搜寻素材,因为所有的主题都已经在我的卡片笔记软件Flomo中了,我只需要整理出来,成文即可。
这就是卡片笔记写作法,从下而上的写作流程的惊人效力。
更别说作为一个宝妈的同时你还是一个女性,你还拥有不同的身份,你可能还有其他兴趣爱好,可能还有工作,那么假如你在除了育儿的其他方方面面都进行这样的记录和输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你的输出量是不是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呢?
这样说来,你应该可以稍稍理解,为什么卢曼在30年里能够出版58本著作以及上百篇文章。并且是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做到的。
04、
后记
今天这篇文章从写作流程的角度,分享了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和一般写作流程的区别。
我很庆幸自己在探索学习写作时了解到了这种方法,这是一种值得终身实践的写作方法。
因为你使用的时间越久,你将从中获得越多的写作复利,让你做到既轻松又高效的输出。
然而虽然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既简单又实用,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加以理解才能掌握,后续将继续为你分享。
《卡片笔记写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