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却不自知的优势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方_77a7

1.什么是“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分析,是职业选择分析的主要方面之一。人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是做通才,还是做专才,也就是说是走专业路线,还是走综合管理路线,都和人格特质有关。 

所谓人格特质,就是一个人独有的气质,独特的人格特点,也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性格上的特征。比如,一个人遇到事情是不是更容易乐观地看待事情,是不是容易更加自信地看待问题。再比如,一个人是不是从骨子里就更加真诚,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不是先想到回避。这些都是人格特质。 

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几十种特质被学者们反复研究。虽然学者们到目前还没有找到特别明确的研究结论,但在研究中的一些中间成果,对于指导我们的职业选择和行为方式,是有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的。 

2.“内控性”与“外控性”人格特质 

有些学者把人格分为“内控性人格”和“外控性人格”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具有“内控性人格”的人,特点是他一旦遇到事情,会觉得所出现的事情,都是个人能力和处世方式造成的,他的直觉会让他觉得:只要努力,事情就可以掌控。而“外控性人格”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刚好相反。他们一旦遇到事情,往往认为事情的出现都是超乎自己掌控的,是周围环境太过复杂导致的。 

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出现了,内控性人格的人,第一反应是别慌,慢慢来,我就不相信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外控性人格的人也会去努力试一下,但搞两下之后,一看解决不了问题,就会去找上级、找救兵。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外控性”特质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寻找那些环境比较稳定的工作和岗位,从事一些例行化程度比较高、作业程序相对比较标准的工作。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会有比较清晰的工作指南、任务标准来作为你行动的支撑。相反,如果你是有“内控性”特质的人,你就应该寻找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你的积极倾向如果此时不用,就有点浪费了。也就是说,对于有内控性人格的人来说,只有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显现出你的能力,以便晋升到更高的位置,处理更加全面复杂的工作。 

3.两个决策回路|善用人格特质 

为什么在职业选择上,要善于利用自己性格特质上的优势呢? 先说说两个决策回路—— “ 本能 ” 回路和 “ 思考 ” 回路。比如,在街上,突然一辆汽车呼啸而来,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闪”。这是因为在意识系统里,“本能”的神经回路是第一优先的。至于车过去以后,是选择忍了,还是对着车子骂上几句,这是第二位的,这是我们的“思考”回路,处于第二位作决定。第二位作决定的思考回路反应会相对比较慢,因为如果这个回路反应比本能的防御回路快了,遇到危险,第一反应不是跑,而是先考虑骂不骂,基本上很早就挂了。所以,逃是本能的力量;骂,是理性的选择。 

当知道了人类行为上的这两个回路,就能理解利用人格特质的意义了。因为一旦选择的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人格特质,多数时候,你做起事来,就像你躲车那样出于本能,别人没你反应得那么自然,那么快。因为别人可能需要理性系统权衡再三才做出来的事,而你是基于本能一下子就做到了。你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连贯的,由此就可以形成你的职业优势,这种职业优势是别人没办法比过你的。所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选择特定的管理方式,选择特定的工作,有助于你扬长避短,把本能的东西做到极致。 明白了“本能”和“思考”两个回路,我们再来看前沿的研究成果: 

有内控性特质的人一旦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对同事,甚至是对上级不满意,他们就会不加隐晦地去努力改变这一切,他们有时甚至会声称自己要离职,但他们的离职意愿似乎不一定会转化成离职行动,这一点,有统计数据来支持。但是,在他改变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得罪很多人,即使没有离职,后边的日子一般也不好过。 

有内控性特质的人,大多喜欢凭本事吃饭,他们的天性决定他们不太注意维系同事关系。所以,这种人在遇到问题时,如果能够及时关闭“本能”回路、开启“思考”回路,注意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说他改变周围环境的时候,不要有意地去得罪那么多人,那就厉害了。 

一旦内控性特质的人对于薪酬和晋升有所不满的时候,他们将离职意愿转化成离职行动的比例就会特别高,这也有统计上的证据支持,所以如果你是领导就要请你注意,这些内控性特质的人往往都是主动离职,而不是像外控性特质的人,总是等领导谈话之后,才接受被裁掉的现实。 

4.不是只有具备某一人格特质才能做大事 

是不是只有具备特定人格特质的人才能做大事呢?不是这样的。人格特质,是一个人的特点所在,没有好和坏之分。比如,大家都熟悉的BAT,BAT三家公司领导人李彦宏、马云和马化腾三家公司的领导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彼此之间非常不同。 

有人曾经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三个人在同一个场景下,同样都是坐在主席台上,也同样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但三个人的表现竟然是天壤之别,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人格特质。 

其中,马云是豪放型的,不管谁在那里讲话,他都和旁边的领导大声交谈,我朋友的评价是“旁若无人”,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是什么反应。而李彦宏呢,则完全处于另一个极端,他平静地坐在那,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见到他和旁边的领导有什么耳语,或眼神上的交流,他就像一个默想者。而马化腾则是介于其间,在矜持中和邻座的领导进行着偶尔的、简单的沟通。这三个人的人格特质可能完全不同,但这都不妨碍他们各自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我们需要重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善用自己的优势。 

5.善用人格特质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缺陷。 

F怎样帮助T避免忽视他人的感受 :在情绪非常强烈时,先不做出回答。告诉自己:“现在我还没有准备好回答这个问题。” 为回答做好准备,首先弄清使自己愤怒的原因。“当我说,‘我告诉他我们已经付了他200美元,’原因是我觉得被迫承担了这笔债务,事先却没有人和我商量,因而感到愤怒。” 从T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试着和对方沟通,说明自己对他的逻辑的理解。“你决定不给我打电话了,是因为已经过了我们约定的时间。而且你也不想打扰我。是这样的吗?” 用客观的词语解释你的感受,并指出其中的逻辑。“我误会你了。看到你的留言,我以为你对我有不好的看法,而事实上你并没有。” 就双方的约定提出建议。“我想我们可以定出一个政策来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和对方商量而动用资金”。 

T怎样防止F变成“难缠的雇员:当你觉得自己可能会显得顽固、苛刻的时候,不要立即给对方反馈。“我明天再答复你吧,我想那样会更好。” 做好准备,尽量聆听对方做得好的地方。“我非常理解你说的这一点。你的这段话真是激动人心。” 以这样的方式说话:“我喜欢你和你所做的工作,而且我们还有办法把它做得更好。”“你刚才说的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它的形式规范化,我想会更有助于你的意见得到采纳。” 表示合作的意愿,告诉别人你希望帮助他们的愿望。“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愿意教你几个检查数字的方法。” 聆听别人的感受,然后和他们分享你的经验,表示你对他们的理解。“我知道有人要你写东西还一定要你遵守很多格式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因为每次我要写方案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 指出工作的客观因素。“我们开发了一种标准的报告模板,这样,人们就能提高阅读报告的速度,并迅速找出报告的重点所在。” 

注释: T为“思考型”,F为“情感型”。

说明:以上内容根据宁向东教授在“得到”平台上的《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整理,有删改。欢迎前往“得到”平台订阅各种课程,汲取人生成长的营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