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哺乳期的女人》里那些扎红头巾的女人

空闲里突然看到这部电影,不得不说,打开“文艺片”这个分类,首先被这个名字吸引。2015年5月上映,豆瓣评分5.9,分数是一方面,它反映了一部分人观影感受,而我实在觉得这部电影的内涵要远超这个分数。
这部影片由杨亚洲导演,根据毕飞宇的同名原著改编,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获得了很多大奖。电影讲述了父亲早逝,母亲在国外打工十年未归的旺旺(林浩饰)和爷爷(陶泽如饰)相依为命的故事。他们平静的生活被一位怀孕女人(余男饰)改变。女人即将生产,偷偷来到旺旺家的船上(这也是他们的家),在旺旺爷的帮助下顺利产下了女婴,情节逐渐展开。在电影朦胧昏暗的镜头下,女人挤奶时的乳汁喷溅,洗澡时隐约的身材摆动,开始激起七岁的旺旺欲念,夹杂着觉醒的性意识与恋母情结,他在物质上尚不缺乏,但却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这让本来看似过着平淡日子的男孩从心里更渴望得到母爱的滋润,从想方设法引起女人的注意,到跑到床上拥抱女人,到后来旺旺咬女人乳房时达到了高潮。

整部片子气氛比较压抑,讲述了改革开放后留守儿童、弱势女性、空巢老人这些基层小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突出的民生问题,电影最后结束时的文字使这个主题更加清晰。91分钟里没有太多对话,安静中淡淡几笔就能摄人心坎。关于电影的内容介绍只是一笔带过,这里主要想讨论下电影里那群扎红头巾的农村妇女。
在影片伊始,这样人物形象就出现了。

当旺旺爷孙走过狭窄的街道,爷爷呢喃说到,油菜花开,孩子他妈就回来了。这句话被一位灰布衣服女人念叨着,她用手使劲揩掉“故意”泼到旺旺身上的水,用力蛮横却假装关心。这时给出了旺旺的第一个正面镜头,皱着眉头,连衣黑帽然盖竹头,全然一副不符合年龄的桀骜不驯模样。在爷孙俩走远后,她讽刺道“别人出国挣钱的早就回来了,旺旺他妈都十年了还没回来,肯定不会回来的了”言语中满是鄙夷。这时,镜头中又走出来一位农村妇女,扎着红头巾,附和着灰布衣女子的言论。请注意这个红头巾,她象征着保守无聊,爱看别人家笑话的一群农村妇女。她们会在影片高朝时集体出现。
旺旺咬乳是电影的高潮。
旺旺爷要在自己还能知道自己是谁(他已到了老年痴呆中后期)的时间里亲手为贝贝所长(他的情人,敬老所所长)带上那不知是真是假的钻戒。他们请来一桌人吃饭(可能是呼应片子开头说孩子他妈回来就请客吃饭)。遗憾的是旺旺爷最终还是因为手抖得厉害没能给贝贝所长带上戒指,然后,妇女们进来了,她们那会还没扎红头巾,举杯时满是话中带话的套路。

听说女人要走,旺旺万般不舍,脸贴在甲板窗户上,看见轻裹着毯子静静躺在床上的女人,她没穿衣服隐约漏出的身姿让旺旺不住地用嘴亲她,尽管隔着层玻璃。玻璃上挂着水珠,像是雨来过,又像是旺旺哈出的热气凝成了水滴。

男孩是有勇气的,说明他内心有多么渴望,他走进了女人床铺,什么都没说,只是皱起眉头,昏黄的画面隔着帘子似要让人窒息。女人起身,衣物滑落,相视之下,只是吐出了两个简单的字“咬我”。

这本应极其私密的画面,不想却被所有人见证了。
夜幕降临,旺旺爷坐在扎红头巾农妇的小船上回来,他和那群农妇,以及贝贝所长正好撞见了正在吮吸女人乳头的旺旺。

对于旺旺爷,更多的可能是痛苦与自责,这也间接使他彻底变成老年痴呆。
对于女人,更多的可能是母爱被唤醒后的同情与自身身份的迷失(她是被抛弃的产妇)。
对于那群扎红头巾的农妇,这是一个惊天动地可以好好热闹热闹的新闻。

她们开始侮辱,朝旺旺家的船扔去一枚枚鸡蛋、投去一根根玉米棒子。

她们开始讥讽,用下流的语言嘲笑年幼的旺旺。

她们还不罢休,将旺旺与旺旺爷团团围住,扯掉他们身上的衣服,在夕阳的目睹下,将他们赶到退无可退的河边。

那群扎红头巾的农村妇女,她们是可恨的。生活在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的地方,对于别人家的“笑话”,她们不在乎动因,只是毫不留情的给予最恶劣的讽刺。在发现这样的“新闻”后尽情的戏谑,加倍的嘲弄,对从未有过母爱孩童的指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变态”的地步。“张家长、李家短”,乡村妇女的精神闭塞完全由饭后的闲言碎语来填补。“旺旺,你告诉七婶,到底是你咬了女人的奶还是你爷爷咬了女人的奶?”这样的话又何尝不是她们年轻时“躁动情欲”的真实写照?类似的事,她们可能干过,可能没干过,但只要违背了她们默认的“道德标准”,就毫不妨碍使劲的挖苦与讽刺。这些都早已为人母的人在对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尽情的奚落。
那群扎红头巾的农村妇女,她们又是可怜的。为了分担生活的压力也许已早为人妇,同时经济发展下,物欲的快速膨胀让邻里之间失去了很多真切的关心。这时候她们抱作一团嘲笑旺旺爷孙,如果换做她们中的谁出了这样的“新闻”,那也难保不会招致同样的下场。这些扎红头巾的女人从出生到嫁娶生子,也许根本无法主导自己的命运,也许她们开始的时候是想争取与斗争的,但是整体的闭塞环境与时间的磨洗让她们逐渐习惯了生活的状态,她们选择用冷嘲热讽来掩盖对眼前场景的恐惧。我们也不难预见,好面子的农村人,肯定会以此为生动形象的材料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或许善与恶不是那么容易下定义,但世俗的眼光和误解足够将人定罪,凌迟,让孤独者坠入无法解脱的黑暗即使他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她们家家都想有一块遮羞布,遮住家丑,也遮住真善美的心灵。
无助的爷孙赤裸着,跑向还有光的地方,虽然那已是夕阳,他们同为生活的弱者却无法抉择,还不如一干二净与可怕的炎凉来一场彻底决绝。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剥光了衣服的孩子。人性的美与丑,就是这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永久的定格。

不知看过此片的朋友们注意到没有,虽然电影的许多镜头里都有漫天盛开的油菜花,但是红头巾的农妇一出场,田里就只剩落完花后的菜籽,然后就又变成了和开头一样的秋天——田里是暗黄的麦子,和红色的头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花儿不属于她们,花儿只能被旺旺采来装点在女人的床头。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情节,宝玉虽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但这里面却排除了已婚的妇女。正是如此,本来冰清玉洁的她们早已沾上了世俗的污秽。
旺旺爷再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终于,住进了敬老所,即使这样,已经重度老年痴呆的他还是放不下心中的执念,不管干嘛都要守着戒指,他可能也想放下,因为他一度把戒指吞下。

那群扎红头巾的女人不可否决地充当了斩断朴素温情的刽子手。
我们为留守儿童、弱势女性、空巢老人这些弱势群体鸣不平,与此同时那群扎红头巾的农妇似乎要拼命闯入我们的眼帘。他们同是社会发展遗留下的问题。
幸好,影片最后,归来的女人与长大一些的旺旺,傻掉的爷爷温情的抱在了一起,给了所有观影的人以无数爱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