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章回结构,为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珍宝?
2017-08-01 本文已影响14人
影评匠
《红楼梦》经典性的体现层面颇为丰富,除了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宝黛的爱情悲剧,大观园的空间营造,各色人物的成功刻画,以及书中对医学、文学、理学甚至行为艺术的观点看法和探索。其实从《红楼梦》的外部看,小说本身就带了一些可能作者本人都没有察觉到的,在今天来看是非常耀眼的光环,譬如——章回结构。
眨眼一看,你或许觉得章节不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小说结构吗?甚至当今社会流行的快餐网文也是用第几章的形式。但我们从更加宏观的空间或者时间上去看,章回结构则更加具有价值和不能忽视的意义,尤其是以《红楼梦》为典型的小说,更赋予了章回结构珍宝级别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章回结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在被创作者使用过程中自身带有的批判性意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开辟了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先河,当时的小说更多的在讲述封建专制,英雄们不能忍受种种不公,而作的反抗,于是最开始的章回小说在讨论国事、政治的同时,具备了批判封建专制,对封建揭露的特质。而后发展到明清时期,章回小说开始关注,也敢于开始关注风月情债、市井风俗,或者说发现了伦理道德方面可以去说,去揭露的东西。
于是出现了《红楼梦》,以闺阁密事见长,风月情债取胜的章回小说,而《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因为封建体制衍生的种种因素,导致最终的悲剧,贾府衰败后,数百人的命运变迁,直面了封建的弊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是《红楼梦》赋予章回结构的新内容。
我记起小学时候在课堂上读《红楼梦》时,老实说“这是一部百科式全书”。如今觉得,不但《红楼梦》本身是百科式的,我们阅读《红楼梦》的眼睛更要是百科式的,便可以发觉经典作品里蕴含着的更多的审美感觉。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
作者:公子曰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