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簡書

水墨書(二):往事如煙(散文)

2018-04-30  本文已影响94人  子非水墨
水墨書(二):往事如煙(散文)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聽到這首老歌時突然有一種衝動躍上心頭,突然想起那不太遠的七十年代:還記得每天吃完晚飯就趕緊往鄰居家跑去看電視,還記得花五分錢去買根冰棍,還記得第一次去上學的興奮和羞澀,還記得每年最盼望的事就是過年……

  有人曾說60年代的人沉穩誠實,80年代的人叛逆,而七十年代的人是生活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一群人;70年代是中國經曆了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開始最初的幾年後,最為瘋狂的一個時期;在我的記憶深處,那些70年代所特有的現象和印記,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中,而對於每一個70年代生人的兄弟姐妹們來說,那是一段純淨,幸福,樸素,真誠,還有酸楚和痛苦的回憶。

  每個70後的童年在那個年代來講,都是在政治環境險惡和溫飽問題沒有解決的條件下度過的,對於這一段應該是人生當中最美好的記憶,我總是模糊不清,而在記憶裏,總是看見大人們聽見鍾聲上班,下午又陸陸續續回來;總是渴望每天的飯菜是大米飯和肉菜;還有那在連隊最高屋頂上的大喇叭整天都在高聲的“唱著歌”。就在這物質貧乏年代裏,我在這白天和黑夜的無聊輪換中,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

  直到現在我依然會清楚的記著在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我被一種好奇心吸引和在大人的“驅趕”下,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學校;我要開始上學了嗎?學校會是怎樣的?我不停的問自己---是的,我要開始一種新的生活了。記得剛入學的那一天,我和十幾個小夥伴坐在一間教室裏,一位女老師站在講台上不停地不知在說些什麽;我們則無所顧忌的交頭接耳,而最讓我驚奇的小時候因為注射鏈黴素導致耳聾的“小啞巴”也來上學了!一身幹淨的黃軍裝,背著鼓鼓囊囊的書包---一打開全是小畫書。這時老師走過去給他的爸爸媽媽說了些什麽,“小啞巴”在爸爸媽媽的牽著下走了。從此“小啞巴”就再也沒有進過教室直到今天。現在有時回家會碰見他,會跟他一起打著手語聊會天。而我卻記住了老師最後說的話:同學們,你們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以後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則毛澤東語錄在當時是所有學生的座右銘;“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個大字就掛在教室黑板的上方,從看見這幾個字它們就一直在我腦海裏一直跟著到大學。我的教室不算很大,有十幾張課桌和凳子,前方是用磚頭壘的講台,上麵有一講桌放著粉筆和黑板擦;後麵牆上有一張小黑板那是學習園地,每個星期學習委員會出一期黑板報。每個課桌坐兩個人,老師經常說同桌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團結,互相學習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那條“三八線”是不可逾越的,如果誰不小心越過了那導致的後果就是誰也不理誰---冷戰一段時間。

  那個時期條件比較差大多數同學每天都背著那種軍用的書包:軍綠色,帆布的。書包沒有貧富之分隻有新舊之別。有些個別女同學背著媽媽縫製的書包,上麵繡了一些花或者鳥顯得很別致。我的書包裏不僅有書本更多的就是紙飛機,紙手槍,一些小石頭子和亂七八糟的小人書。開學後,要發書了;這個時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等到把還帶著油墨氣味的課本領回來,就趕緊寫上自己的大名,然後找一些厚的紙,比如掛曆或者包裝紙來包書,我都是用那種厚的牛皮紙,把書細心地包裹起來,一副愛惜書本的樣子,但過不了多久那書本就會沾滿了菜汁油湯;沒有娛樂活動,卻經常會拿著書本當做乒乓球拍來打乒乓球,結果就是課本亂飛,紙張飄揚!有時上課無聊時還會在課本的插圖上塗鴉,把一些人物畫上眼鏡,畫上胡須等等。

  那時候的科目不是太多我記得有:數學,語文,自然,音樂,圖畫和手工操作,不像現在一個小學生的書包都有四五公斤重,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手工操作幾乎沒上過,也許是條件有限吧。我那時最喜歡自然課,因為我總是可以從老師那裏,知道許多的東西。語文課是我那時最頭疼的科目,作業寫不好或者字寫得不好就得要抄,那時都是幾十遍的抄,甚至一隻手裏握兩支鉛筆抄!而現在電腦的普及導致許多的人很少寫字了,甚至有些人寫出的字實在是不敢恭維!

  我的老師就三個,其實全校的老師也就十幾個,那是我經常會把老師比作園丁,不像現在上了一個檔次比作“靈魂的工程師”,就這三個老師管著我們這幾十個花朵,那時的學生比較“野”所以老師們管的很辛苦!體罰是常有的:罰站,跑步,抄作業是常見的;即使我們被老師體罰了,回去也不敢告訴家長,因為父母知道了會很高興,在他們眼裏這是老師管得嚴必須得這樣!進入21世紀了情行已經變了---老師不得體罰學生;現在的觀念和七八十年代確實不同了,但是我想我們中的許多的人都有過被體罰的經曆,就是在這樣嚴格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沒有老師的嚴格和體罰也許成不了才。記得語文老師經常會說:你們朝氣蓬勃像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而我當時卻搞不懂下午的太陽不也是那麽大那麽熱嗎?怎麽非要是早上而且是八。九點的太陽呢?如今早已走上工作崗位了,不需要乖乖的坐在講台下聽老師講課了,也不需要做每天必須要做的家庭作業了;但奇怪的是卻經常會想起老師在講台上講課的樣子,回想起他們經常說的那些教導我的話……

  有時在教室裏夏天還好,一到冬天就要燒爐子了(南方的天氣好像還不至於燒火爐),一入冬老師會通知大家:每位同學回家準備一小捆木柴拿到學校用來生爐子因為要燒煤;所以大家一回家,就開始到處找木頭劈開,而且每根劈開的柴火要一樣長,然後用繩子捆好。大家都想往好裏做,因為第二天老師可能看見後會說:某某的柴火弄得非常好,其他同學要向他學習。被表揚的家夥可以美上好幾天!

  整個小學生活最讓我激動的時刻,是在我二年級的時候,我終於把紅領巾係在我的胸前了。那個時候能戴上紅領巾,是每一個小學生的願望。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天,老師會把鮮豔的紅領巾親自給自己係上!“每位少先隊員都要知道紅領巾的意義,它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是五星紅旗的一角;少先隊員是光榮……”這些話激勵著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不惜一切代價來讓老師和同學知道,我已經夠資格當少先隊員了;幫助同學,幫助老奶奶老爺爺,撿到東西交給老師等等。當我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刻!那種激動直至現在好久都沒有再出現過了!從那時起我感受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次理想實現的快樂!

  我那時一上學就在盤算著什麽時候放假,放假對於我來說那真是籠中鳥被放飛,池中魚被放生的快活!其實對於每個70年代生活的人來說我們很少有玩具,大部分的玩具都是我們花費“聰明才智”創造出來的,像丟沙包,攻城,鬥雞,捉迷藏,抓石子,挑芨芨草棍,抓嘎拉哈,滾鐵環,老鷹捉小雞,找朋友,疊三角,打陀螺等等;大自然是我們的天地;花草,樹木,泥巴,沙石是我們的玩具;小鳥,昆蟲是我們的朋友;溝渠,池塘是我們的泳池;樹上的鳥窩我們掏過;屋簷下的蜂窩我們捅過當然也被蟄過……但我們是那樣的快樂,我們和自然是那麽的貼近和親密。

  就這樣我度過了五年的小學生活,直到我高中畢業---剛進入九十年代,那年我17歲;由於我上學比較早,再有那個時期的文化和物質的匱乏,所以我始終都處於一種“無知”的狀態,不像現在的小孩子知道很多的東西,能說出大人意想不到的話來;那個時候在那年代裏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回憶:

  20世紀70年代末期是一個孕育變化的時期,由於剛經曆了“十年浩劫”,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還處於百廢待興的境地,因此我們開始要重塑民族振興的願望;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的榜樣和“偶像”吧;像陳景潤:一部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讓我知道了他,再被大人和老師問道:長大了想當什麽呀?我會立馬說:當科學家!張海迪:我想我這個年齡的人沒有人不會不知道她,一個身殘誌不殘的人,在我的眼裏她是個多麽偉大的人呀!沒上過學,居然靠自學學會了多國的語言;那個時候學校裏會經常組織我們聽張海迪的事跡;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後她成了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還有小英雄賴寧,為了國家的財產舍身救火不幸犧牲,那時候我們學習賴寧如火如荼而現在知道賴寧的人越來越少;反而現在的觀念是不提倡賴寧的這種獻身精神,也許是時代不同了人們的觀念確實已經發生了改變。但不管怎麽說賴寧是那個時代的楷模是青少年永遠都應該學習的榜樣!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榜樣。

  我記得我第一次會唱歌,唱的就是大人教的那首《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裏的春天最美麗;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裏更美麗,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這裏”。還有就是電影《閃閃的紅星》的主題曲:紅星歌。歌詞我還記得: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長夜裏紅星閃閃驅黑暗,寒冬裏紅星閃閃迎春來,鬥爭中紅星閃閃指方向,征途上紅星閃閃把路開。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跟著毛主席跟著黨,閃閃的紅星傳萬代,緊跟毛主席跟著黨,閃閃的紅星傳萬代。上學後在學校裏學會了好多的歌:《哇哈哈》,《春天在哪裏》,《賣報歌》,《少年先鋒隊隊歌》,《采蘑菇的小姑娘》等等;等到了初中大家就開始抄歌詞尤其是女生好多同學都有,每個人都把本子設計的很漂亮,在筆記本的裏麵自己畫上喜歡的線條來裝飾,有些還在裏麵寫一些私密的東西,所以那時候歌詞本都是自己最保密的東西,一般不拿出來。到了80年代中期我所聽到的歌曲還都是一些歌頌新中國歌頌新生活的歌曲像:《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等等;而這個時期台灣的歌曲慢慢的進入大陸了,像1984年春晚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使得大家聽到了一種從未感受到的音樂,自此流行歌曲廣為流傳。我記得非常清楚那是1987年(我上高一的那年),在中央台《旋轉舞台》的一期節目中,播出了台灣的組合“小虎隊”的歌----來自台灣的潮(我記得是這樣)。結果是紅遍大江南北其中《青蘋果樂園》,《愛》,《星星的約會》等歌在校園中流行一時,他們帶來青春歲月的夢想和朝氣,帶來了純真的愛戀,帶來了美好的歡樂時光。2010年的春晚中“小虎隊”再聚首,又讓我們重溫了那段純真和美好的回憶!從此流行歌曲就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了。漸漸地我知道了羅大佑,譚詠麟,劉德華,黎明,張國榮,BEYOND樂隊等等。

  而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視走進越來越多的家庭,那時候的電視幾乎都是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我記得我們單位裏,最初也隻有兩台這樣的電視機,那個時候還經常停電,電視節目也僅僅隻有一套(馬蘭電視台自己播放的一些電視劇)而且是在每天晚上的八點到十一點;一到晚上吃過飯有電視的人家裏可謂是人滿為患!有些來得晚了還進不去屋裏,所以叔叔就把電視搬到外麵,這樣就使得更多的人看見了電視節目。即使滿天的蚊子到處嗡嗡地叫,人們依然戀戀不舍得等到節目最後演完。電視的普及也讓我們大家熟悉了,更多的演員和明星,“偶像”的概念隨之產生而“追星族”也孕育而生;在我的記憶裏,小時候的一些影視演員的照片,主要在一些筆記本的插頁裏,由此我知道了諸如劉曉慶,唐國強等演員。慢慢的港台明星層出不窮的登錄大陸這塊土地,他們的舉止行為,裝扮讓我驚訝和耳目一新,所以許多的年輕人開始模仿明星們的裝扮和舉止。而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上海灘》《霍元甲》《射雕英雄裝》的播放可以說是萬人空巷,我曾經為了看《射雕英雄傳》還曠課和裝病,現在想想那時的外來文化元素,對我們的吸引力是多麽的大呀!而在此之前我們唯一的傳播途徑可能就是廣播,收音機以及小人書了;即使是收音機那也是個奢侈品!但它仍然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許多的樂趣;評書是我最喜歡的節目,袁闊成,單田芳,田連元等等說書人把一本本厚重的書,說得極致說得精彩至今無人能比!他們的說書陪伴了我,使我從小就知道了“五虎上將”“常山趙子龍”“智多星吳用”“武鬆打虎”等等精彩紛呈的場麵。如今的他們不知是否安好?真希望能再聽到他們的說書!

  十幾年前歌手鬱冬有一首歌,歌名就叫《露天電影院》:

  我家樓下的空地是一個電影院

  在夏天的夜晚它不再出現

  如今的孩子們已不懂得從前

  那時候的人們陶醉過的世界

  我長大時看著他們表演著愛情

  當他們接吻的時候我感到傷心

  在銀幕的下麵孩子們做著遊戲

  在電影的裏麵有人為她哭泣

  啦......

  城市裏再沒有露天的電影院

  我再也看不到銀幕的反麵

  你是不是還在做那時的遊戲

  看著電影的時候已看不見星星

  啦……

  想想那個時候,我們不就在一個大的場子上看露天電影嗎?歌中所描寫的,不就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真實縮影嗎?現在在城市裏,很難再看見那種場景了,即使有,也很難再體會的到當時的那種看電影的快樂和情感。《閃閃的紅星》《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平原遊擊隊》《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三十九級台階》太多了,都是在露天電影院裏看的。而現在卻連電影院都很少去了。

  還有就是小畫書,也稱小人書或者連環畫,幾乎每個70年代出生的都應該看過,它曾經是幾代人的精神家園。一本小小的畫冊為我們的童年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樂趣和情結,我想許多人都和我一樣說讀書都是從看小畫書開始的;一開始我們不認識字,隻能從圖畫中品味和理解其中的意味,就覺得好看僅此而已。等到上了學認識了字以後,才開始慢慢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小畫書的內容太廣泛了,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知識,說實話,我們是看小畫書成長起來的。而如今小畫書,已經變成了許多人的收藏品,很難再看見那時的東西了;即使再看見也都是現在再版的,也沒有了當時那種“孜孜不倦”的精神和態度了。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就這樣過去了,一轉眼已進入了21世紀;隨著國力的增強我們的下一代,正生活在一個和平、富足的社會裏;從他們的身上,已經很難再看見我們當初成長的影子了,而那段記憶那段經曆,也是他們無法體會和觸及的,但在他,們的身上,卻少了我們那個年代的單純,奮進和自信。

  2014年了,如今我們已經站在三十幾歲的尾巴上了,看著這些曾經的記憶深處的東西,我們很少拿出來回味,但現在看見了,我們會有莫名的感傷,莫名的激動,眼睛裏會顯現出淚光。原來我們都有過那麽快樂的沒心沒肺,單純的無憂無慮的日子,時間過的真快,白駒過隙,馬上就到不惑之年了。這20幾年裏,有人離開你,有人接受你;我們擁有過,也失去過;曾經,我們都是好孩子,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一個個知之甚少的孩子。我們也會把這些,講給自己的孩子講給他們聽,但是他們絕對不會理解他們的父母,會是這樣的度過了他們快樂的童年。真的好懷念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童年的純真,已成為我們每個70後的最美的回憶!回憶是快樂的!希望每個和我同齡的朋友們記住它們!會記住那個年代!會記住我們曾經擁有的珍貴記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