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战斗女诗人倪瑞璇
一天好雪落黄昏,满地铺平不见痕。冷到二更犹彻骨,深过三尺欲填门。
寂寥梅影支疏牖,呜咽鸿声隔远村。飞絮撒盐休计较,老盆新酿理宜温。
-倪瑞璇《寒夜对雪》
倪瑞璇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倪绍赞为县学秀才,于瑞璇5岁时病逝。父亲去世后,瑞璇随母亲寄居舅父樊正锡家。樊正锡是睢宁县文化名士,他见瑞璇聪颖过人.非常喜爱,亲自教她读书识字,因此得以尽览其舅所藏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和史传杂记等。
倪瑞璇7岁开始学古文,8岁习作诗,9岁读诵五子书,长大后凡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末大家等论著、诗文,无不精通。她不仅能写诗作画,而且.通晓音律和精于女红,是一位不多见的才女.
倪瑞璇,存年仅三十。临终,自焚其生平所作之诗、古文时艺。既殁,良人徐起泰复于旧书箧中捡得亡人残稿。惜蠹半,乃亟录之,辑曰《箧存诗稿》。今人同邑池正卿校注其诗集,共集倪诗259首。
倪瑞璇长大后渐渐受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影响,于是摒弃学问,整日从事纺织、刺绣等,足不出户,成了深闺小姐。她25岁时由舅父作主,嫁给在睢宁教书的宜兴人徐起泰为继室。婚后琴瑟和好,夫妻唱和自得。因徐的父母年已古稀,她想到儒家之言"父母在不远游",就催促徐起泰-起回到了宜兴老家。在家中,抚徐起泰前妻子如亲生,深得家人好评。
倪瑞璇的很多诗篇,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抨击当时的时局。她在《过龙兴寺有感》一诗中写道:“自从秦与汉,几经王与帝。功业杂霸多,岂果关仁义?”在《德政碑》中,她反问道:“如果真有政德,如何官去今朝始,明日逢人皆齿?”
对封建统治者强加给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她在《闻蛙》一诗中写道:草绿池清水面宽,终朝阁阁叫平安。无人能脱征徭累,只有蛙声不属官。
倪瑞璇30岁时一病不起.临终前把一生所写的诗集和著作付之-炬。徐起泰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箱笼内尚存诗稿200余首,有的已被虫蛀过半,遂整理装订成册,名之《箧存诗稿》。
倪瑞璇的诗歌曾刊于《清诗别裁》《徐州诗征》等集,在清末和民国年间的苏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时有“宿迁人不知倪姑”则授人之笑柄之说。倪瑞璇思想革命,诗风泼辣,深得当世及后世人的赞扬。清朝中期的诗坛领袖沈德潜曾赞扬她道:“独解发潜阐幽,诛奸斥佞,巾帼中易有其人邪!每一披读,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