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上) / 糖

2018-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jilixiaotang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一共是五个人。翼子、觉民、阿喏、导游岱钦,还有我。

    这一路,行旅迢遥,需要许多的克制与忍耐。逼仄的车厢,闷热,晕眩,颠簸。但众人一直都是沉默的,没有怨怼,也不做任何打扰别人的举动,就连咳嗽亦只是轻声。

    车驶入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时,半爿天色沉沉,风雨如晦。雨声,四面袭来,又随着风八方散去了。世间浑然一体呵,万物寡言,我在蒙古高原,不可自抑地蜷身陷入沉睡之中。依稀间,感觉到翼子的身体微微斜了过来,大约亦是睡熟了的。

    醒来时,阿喏他们正与翼子喁喁轻谈,见我已端坐起身,方才恢复正常音量。

    翼子来自日本京都,全名是岩谷翼子。起初我随着众人一同惊诧,只因她的中文着实说得太过流利了些。但略微接触,我便发觉她的确有别于我曾见过的任何女子。那是一种独特的气息,一种日本气质,似有一种底气,可令其在窘态里亦维持优雅。岱钦递来沙果于我们吃,翼子双手接过,手指温柔地并拢着,姿势很是怡人。

    我能想象翼子身着和服时的样子。

    大约不是官里醉流霞的美罢,而是如同【黄昏清兵卫】里的朋江---素雅的麻布和服,蔓藤纹的背衬,系着香色高丽编绳的细绦带,微微低首。蓬松的发髻,玲珑而修长的后脖颈,一路细下来,在肩位延伸出吴道子式的两笔弧线,映衬着幽暗的光线,洁净而玉润,是镜头下完美调和的温婉背影。

    亦有些困惑,这种别具一格的日本气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后来,隔了很久我方才顿悟,这大约是仪礼在日本得以传承发扬且深入人心所致罢。事实上,日本仪礼产生的始端,是在中国。譬如,起源于中国的茶道、花道与书道等传统艺术,虽在国内式微,却在日本得以进阶。所延续的,不仅是艺术本身,且能从中悟出极为珍贵的人生哲学,如茶道的“一期一会”,花道的“花即人心”等;同时亦超然于物外,关注从艺人及观艺人,直下心之底层,体会捕捉种种机微。如此种种,皆形成仪礼,得以传承。在人、艺、礼的融合中,形成日本独特的审美体系与理论体系,如幽玄、意气、风雅之寂、物哀等等,并成为一种民族整体气质。思及此处,我回观对比自诩“礼仪之邦”与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见微知著,不由的汗颜,与警醒。

    正午时分,我们终于抵达阴山西麓。

    岱钦说,此处山地草场一直属于牧区,近期才有小部分开发,旅游配套设施不足,车不能再前行,需换乘马匹。一边说,他一边拨打着电话。

    依言下车。抬眼见到一只鹰在山坳回旋,风清洌如洗。这里的远山近水竟全然不似青城山水的贫瘠,颇算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若牵来入画,又勾松枝素蕊,顿几座虬石,再描行僧一袭长衫微裼而过,便亦可题“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句子了罢。

    正兀自出神,忽听见身旁的翼子低呼了一声。循其视线望去,远远见一人一骑领着六七匹马正疾驰而来。那人骑术极为精湛,伏在马上,轻姿如低飞的鹭鸶。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