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

【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75)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16人  云无心702

2015年4月7日

16:23她发朋友圈:

要训练智慧,你必须习惯所谓开放的心胸,你必须慢慢地、慢慢地放掉一切顾忌。假如你仍受文化、种族、性别、观念或是佛教、印度教诸如此类的教或主义的束缚,为了拥有智慧,你就必须超越这一切,你必须有开放的态度。

你要不断对自己所下的结论保持怀疑态度。佛教是最具批判性、最多疑的哲学系统,是最为无神论的哲学系统。如果以前看到这句话,我肯定会大笑不止,佛教竟然是最为无神论的哲学!现在多少明白了一点,佛和菩萨并不是神,而是指他们的觉悟超出普通人,达到非凡的境界。

佛教真的是被误解最多的宗教,走近它,才会知道原来它是这个样子,与之前所以为的完全不同。

18:09他点赞。

16:47她发朋友圈:

禅定会带你接近实相,重要的是智慧,而不是那些仪式和规矩。

佛陀好比是医生,而我们如同病人,患有烦恼的情绪疾病。

只有佛陀找到了烦恼情绪的因,也就是我执,因此也只有佛的教法能对治这种病,禅定的训练就是佛所开的药方。

对于禅定,一个比较严谨的藏文用语是“酿夏”。酿的意思是平等,夏是不打扰、不碰触、顺其自然。

宗萨对道德经十分推崇,它开头短短几句就说了许多关于顺其自然的道理。一切事物皆平等,没有所谓的好、坏、对、错、左、右,所以顺其自然。

不管你是坐直、倒立、躺下、在吊床上摇摆,还是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啜饮龙舌兰酒,只要你可以做到“酿夏”——平等、顺其自然,你就是真正在修禅定。

18:09他点赞。

17:28她发朋友圈:

戒律和智慧不相冲突,这点很重要。如果一个持戒的人心里想:我的戒律守得很好,我凌晨四点起床,不吃肉,不杀蟑螂反而收养它们……如果你以此为傲,你守的戒律就与智慧无关。这种戒律会使你变得像清教徒一样严肃而拘谨,你会因此产生优越和自卑两种情结。譬如当你走在纽约的苏活区,看到那里的妓女,你会产生优越情结,因而瞧不起她们。而当你看到耆那教的僧侣,你会产生自卑情结。自卑不是谦卑,它基本上像是愤怒,你会努力在耆那教僧侣身上挑毛病。

我百度了耆那教,猛一看跟佛教挺像的,苦行僧应该就指他们吧。宗萨说他看见耆那教徒,即刻的反应是:他们没有智慧,他们没有空性和明觉。哈哈!分别心很严重啊!

17:48他回复:呵呵,是警觉心,提起正念。

19:54她回复:他是在挑毛病[偷笑]因为人家戒律很严,他不服气。

21:05她转发一篇详细解释《心经》的文章到朋友圈,配文:解释得好详细[愉快]这下总算明白了些,果然是非常精妙!!

21:07他点赞。

2015年4月8日

19:58她发朋友圈:

真叫郁闷,我在微信群里发的产品,你也看到了吧,有客户问是不是高端客户专属价格,因为上面确实没注明,我问总部,各部门之间推来推去,问了一大圈,竟没有一个给我答复的。

为了能咨询,我还真发了个微信,报名申购,等到现在也没回复。

郑涛说总部没有明确答复之前不能回复客户,也有道理,但就这么避而不答,也不太好吧?感觉很丢脸,这么大的公司,这点儿小事都没人能回答。

你也很忙吧?跟你说这些也许只会增加你的烦恼,可我的烦恼只想跟你说[调皮]

22:01他回复:[呲牙]

22:33她回复:[擦汗]明天继续问,就不信没人管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