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什么是正面管教
3、必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00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00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00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004内省能力: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00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006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00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应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4、不同的教养方式
001严厉性:孩子不参与决策,过度控制,有规矩没自由,没有选择
002娇纵型: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003正面管教型:和善而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5、惩罚带来的4R效果
00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00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是我会扳回来的”
00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00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6、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00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鼓励)
00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归属感和价值感(建立心灵纽带)
00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短期有效,但长期负面效果)
00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父母和老师们应该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这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择时读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生气的当下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也是我们应该交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
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例子:
假设孩子和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等大家情绪平复了,你可以再找孩子谈一谈:“宝贝儿,很遗憾你生这么大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能够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他方法。”
常用语:
等一下就轮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很在乎你,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我知道你能相处一个好办法
我们待会再谈这事,现在应该上车
为什么要使用正面管教
1、理论基础
鲁道夫.德雷克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2、为什么要使用正面管教
001孩子是社会人
00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孩子的觉察能力很强,但是解释能力却很差,所以他们认为达成目的的方式是错的
003孩子首要的目的就是获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00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实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他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00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一些孩子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特别的照顾,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这种不良心态是因为父母做的太多,剥夺了孩子发展对自己能力自信的机会
006平等
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是指所有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00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运用3R方法矫正自己曾经在孩子身上犯下的错误
a、承认(Recognize):“我翻了一个错误!”
b、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c、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008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必要时候合适孩子的感受
3.“赢得孩子”
我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可以和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
赢了孩子: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
赢得孩子: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
4、赢得合作的步骤
00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
00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不代表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可以说你有类似的经历
00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00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例子:
在客厅踢球打碎了很贵的茶杯,
我很难过杯子碎了,很贵,我有些舍不得,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杯子,爸爸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没有伤到人,你在这件事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5、不良行为的四种类型
001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的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家长的心理感受:心烦;恼怒;着急;愧疚;
想采取的行动: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已经会做的事
孩子的反应:暂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样子,或者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得到你的关注,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可以做的事情:
a、给孩子一个任务
b、多给拥抱
c、设定特别的时光
d、设定特别的暗号
e、避免给孩子特别服侍,这个是无止尽的,给孩子应该有的就可以
f、自己闭上嘴,采取行动,停止哄劝,站起来,拉着孩子手,去做
g、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002寻求权力
孩子的目的:寻求权力
家长的心理感受:被激怒,收到挑战,收到威胁,被击败
想采取的行动:应战,投降,希望自己正确
孩子的反应: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时,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可以做的事情:
a、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有时间冷静
b、承认自己不能 强迫孩子做任何事,并请孩子帮助自己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c、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开个一对一的解决问题小会
d、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规定孩子做什么
e、设定特别时光
f、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和计划
g、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h、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003报复
孩子的目的:报复
家长的心理感受: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想采取的行动: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孩子的反应: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收到伤害
家长可以做的事情:
a、停止还击,从报复的循环中退出
b、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孩子冷静,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伤,表达同情和理解
c、坦诚自己的感受
d、倾听和启发式提问,例如,你看起来很伤心,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
e、如果是自己造成了伤害,用矫正错误的3R
f、少用为什么提问
004自暴自弃
孩子的目的:自暴自弃
家长的心理感受:绝望,无望,无助,无能力为
想采取的行动: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孩子的反应: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收到伤害
家长可以做的事情:
a、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体验成功的简单步骤
b、向孩子演示他可以照做的部分
c、赞扬他的成功,紧紧是赞扬完成的部分,不要再提要求
d、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无论多么微小
e、放弃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放弃。
运用上述家长的心理感受和孩子的反应来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类型
注意,愤怒很多时候就是下意识的感受,需要问一问自己,愤怒和沮丧背后是什么感受,再来对照上述类型
关注解决问题
平时我们一般交给孩子不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做什么,思路从关注惩罚转向关注解决问题,惩罚关注的是过去。
解决问题的原则:
001相关(Related)
002尊重(Respectful)
003合理(Reasonable)
004有帮助(Helpful)
例子:
在一次班会上,老师让大家头脑风暴,对两名因为没听到铃声迟到的同学讨论逻辑后果。下面是孩子们列出来的清单:
1、让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
2、让他俩放学后留下,时长等于迟到时间。
3、从课间休息中扣除相应时间。
4、取消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
5、向他们吼叫。
然后,老师让大家忘掉逻辑后果,为有助于同学准时回来教室的解决方案做一次头脑风暴。下面是他们列出的清单:
1、大家一起喊:“打铃啦!”
2、迟到的同学可以在靠近电铃的地方玩。
3、迟到的同学注意别人什么时候回教室。
4、把电铃调得更响一些。
5、迟到的同学选一个好朋友,提醒他该回教室了。
6、打铃的时候,大家拍他们肩膀来提醒。
积极的暂停
家里设立暂停区,帮助我们冷静
001花时间训练,在使用之前,和孩子谈谈他的好处,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解决冲突前要等每个人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002让孩子布置自己的暂停区,和孩子做头脑风暴,相出一些可以帮助他心情好转的活动,比如读书,休息,听音乐,为暂停区起一个他喜欢的名字
003事先商量好计划
004如果感觉好起来以后,问题依然存在,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作出弥补
启发式提问
课参考《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
不要轻易使用为什么,这个句式听起来像是指责,会招致孩子的戒备
有效运用鼓励
001时机:冷静期之后
002相互尊重: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
003改善,而不是完美
004着眼于有点,而不是缺点
005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006做出弥补:当孩子做出不负责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他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做出弥补是鼓励,这可以交给孩子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能力。
007避开社会压力:避开被围观的环境,单独解决问题
008安排特别时光
009鼓励和赞扬
赞扬指向人,只针对已经完成的事,有操纵性,让孩子寻求别人的认可
鼓励只想行为,针对努力及改进,是尊重的,欣赏的,让孩子为自己的而改变,自信,自立
表扬要加为什么
010日常惯例表
让孩子自己列出清单,一步步训练,分解到足够细致可复制的部分,不断检查跟进效果,让孩子知道何时开始实施
家庭会议
频率:每周一次
内容:致谢,解决问题,计划家庭活动,家庭娱乐,下周学习计划
人物:主持人,主席轮流担任
地点:干净的桌子
结束:共同行为,比如玩游戏,吃水果等
不同家长类型对应方法
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够让孩子在会议上参与制定限制、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一起解决问题,他们就能更加有效。
控制型的家长,练习掌握如何给孩子提供选择、问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参与决策,教养效果会更好。
取悦型家长如果教会孩子及自己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照顾到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就会受益无穷。
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如果能够尽力抛开自己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尝试走进孩子内心,去发现对孩子更重要的事,他们就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