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专题

旅游景区:门票事小,消费事大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19人  f39c89574489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不少景区纷纷在减门票或者去门票,有的景区已经永久取消了门票,如西湖;也有的景区在去门票和要门票之间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如凤凰古城。其他的,也许是受潮流的驱使,也许是自己真的不依赖门票,也许是为了博得一个噱头,涨个眼球,无论如何,门票已经成为旅游景区的大问题。

问题是:撇开核心景区,旅游区有没有门票之外足够的产品消费;或者对于一个区域,有没有足够的消费拉动?这里有一个新景区与老景区、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现实的思考。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单纯靠门票赚钱越来越难了!”什么原因?市场使然。那么现在的市场是怎样的?休闲市场——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无拘无束的游走必然要求身体最大程度的闲适与放松,包括景区那道永远横着的大门已是对旅游者的身心约束。

至于旅游群体:一是一群年龄上的80、90、00后,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心灵的无拘无束、肆意潇洒,不希望有任何的不适,而门票无疑是有形的精神藩篱,消费可以无限大,但门票最好是去掉;二是一群年代上的50、60、70后的白发老人,这个群体为了一次旅行准备了满满的一兜旅费,不在乎钱,在乎今儿个高兴,可以花钱,但没有门票心里更舒坦、更享受。

休闲旅游时代已经到来,那么门票经济时代也就预示着行将结束,但是,全民消费时代又接踵而来。多动心思,游客来都来了,留住他们,而非单纯用门票圈住他们,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各类旅游业态丰富的很,只要有与别人不一样的产品,还害怕他们不花钱吗?

单纯靠门票赚钱越来越难了。

面对逐年上升的营销指标和运营成本,景区如果过于依赖门票收入,必然要求门票上涨,而这一举动又会阻碍游客的脚步,造成恶性循环。

要想跳出这一“怪圈”,势必要挖掘景区收入中的其他部分——二次消费。

数据显示,国内大部分景区的二次消费仅占景区收入的10%以下,而国外许多景区的主要收入都是由二次消费构成,巨大的差异说明了国内景区挖掘二次消费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二次消费也被纳入了4A景区的评定标准,在评分细则中“旅游商品”这一项最多可得15分。相较于其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项目,在这一项上拿高分的投入无疑要小得多。

尽管刺激二次消费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景区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

景区促进二次消费难点在何处?

1、游客停留时间短——没时间买

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有限,但在节假日,游客宝贵的时间很多都浪费在排队等待上。排队时间过长,不仅损害游客体验,更重要的是占据了游客本可以用于消费的时间。

2、纪念品同质化、缺乏吸引力——不想买

游客购买的不是纪念品,而是旅行体验、回忆。高度同质化的纪念品对游客毫无意义,自然慢慢失去吸引力。事实上,市场上泛滥的劣质纪念品已经越来越难卖出去了。

3、景区文创产品的开发需大量前期投入——风险高

对于刚刚起步的小景区而言,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是大景区花费大量资金生产的文创产品也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提升游客二次消费的七种途径

1、食色,性也——满足吃货需求,利用特色美食创造收入

吃是人的本能,在旅行过程中,在吃的问题上得到满足会极大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美食分享与特色风景一样,是游客在微博微信、点评网站分享的主要动力和内容,是口碑营销的主要传播点,此外,解决了吃的问题,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有助于延长游玩时间。

特色美食一般包括特色小吃和可携带的特产,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在景区周边或内部规划建设专门的以当地特色为主的美食区,没条件的也可以在旅游旺季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形式引发游客消费。

2、便利、舒适、特色的住宿环境

便利是指住的地方必须是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区域,有的吃,有的玩;舒适是基本的住宿需求。特色是游客选择住在你这里而非附近其他地方的理由,相比普通酒店,你所提供的住宿环境有无独特之处?比如古镇的客栈,佛道文化景区的禅房、养生馆,少数民族风景区的特色民居,森林或沙滩的帐篷,草原的蒙古包等等,结合景区或当地特色打造独特的住宿体验,让游客愿意住下来。

3、给游客一个留下的理由——夜间娱乐休闲节目的打造

对于包括景区在内的旅游目的地而言,让游客住下来就意味着更大的消费空间。度假游的客单价远远高于观光游,那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呢?除了上面提到的便利、舒适、特色的住宿环境之外,还必须为游客照想,填补其晚上娱乐休闲的需求,比如夏季的篝火晚会,文艺或民俗演出,景区周边或内部自带的温泉、养生、K歌、酒吧、夜市等休闲娱乐场所,让留下来的游客有的玩,不寂寞。

4、关注女人和孩子——他们在影响旅游决策,旅游产品和服务要向他们倾斜

近年来各大旅游网站的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点——女性主导旅游产品的购买决策。无论家庭旅游还是情侣、集体,大都是“听她的”,而且女性敏感度强、更具消费冲动、分享冲动,几乎贡献了绝对的旅游收入和景区口碑数据,景区在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时,要向女性用户倾斜。针对家庭游、亲子游等客群,孩子喜不喜欢,玩得好不好,往往是决定旅游决策和停留时间的决定因素,所以景区主要客群中如果家庭游、亲子游较多,可专门针对孩子规划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产品,留住了孩子,就留住了家长,也就留住了“多次消费”的可能性。

5、游客购买的不是纪念品,而是旅行体验、回忆

就像锤子手机的用户,购买的不是手机,而是情怀一样,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买的不是物质形态的商品,而是精神或情感层面的旅行体验。参与感就有了用武之地,让游客参与到纪念品的设计、制作中来,纪念品对于游客而言就超越了商品属性,给了游客“拥有”它的理由。比如将当地特色的美食、酒、茶、特产等制作过程拆分并展示出来,让游客了解整个特色产品的诞生过程,并将游客可参与的部分贡献出来,让游客参与设计、制作,这种独特的旅行体验会成为珍贵的回忆,成为游客“应该”消费的理由。

6、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游线设计与业态分布

进入景区,游客怎么走是可以由景区来引导的。一般而言,景区的旅游线路都是在规划之初设计好的,但很多景区的游线在规划设计时往往不是站在运营视角,只是简单的行政思维,领导拍脑袋决定,所以有改建提升计划的景区可咨询有景区O2O运营经验的旅游规划公司重新设计游线,并根据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结合主要客群的需求,制造更长的停留时间、更多的消费场景,来提升游客二次消费的概率。

7、“关键时刻”做好服务,提供美好舒适的消费环境

在B2C业务的打单法则中,有一条众所周知的战术,即在顾客消费过程的每个“关键时刻”做好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成单率和服务体验。最早是在航空服务业中被应用,景区服务也一样,决定游客旅行体验的往往是某些“关键时刻”,比如入园和游乐设施的排队、停车、上厕所、吃饭、避暑或防寒、旅游商品质量及其它突发意外情况等等,景区有无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解决方案),有无海底捞式的服务培训机制(执行人和方法论),来解决游客的体验问题。

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