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读书散文

公文用典99|大势篇:生态纬度(8)

2023-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四维君
公文用典的“大势篇”: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势,切入宏观场景,以典说“势”,体现典故经世致用的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样五个维度。

15. 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范文】

“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 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老百姓过去“盼温饱”, 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 现在“求生态”。因此,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并不是一句空话, 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存的物质基础。(选自2018年13期《当代党员》署名文章《落实“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求》)

【典故出处】

“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这句典故,出于唐朝白居易《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典故的意思是,劝你不要在春天打鸟儿,这个时候幼鸟们还在巢中巴望着母亲归来。

【典故解读】

春天是百鸟生育的季节,如果打死一只鸟,就等于是杀死了一窝雏鸟,因此民间才有“不打三春鸟”之说。“三春”是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总称。

白居易《鸟》是一首劝诫诗,在诗人眼中,鸟儿和人类一样,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句诗句,截取了幼鸟在巢中“子望母归”这最能打动人的瞬间,劝诫人类要有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雏鸟幼兽的观念。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这句典故,可以用来教育引导社会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呼吁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唤起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坚决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共同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范文赏析】

这篇范文提出落实“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求,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人民群众基本生存的物质基础,文章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强调自古以来我们就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凸显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中的地位。

16.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范文】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世园会山西园荀子塑像前雕刻的一句话,体现出古人对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化的推崇,而这何尝不是今人着力生态保护的愿景?(2019年6月11日工人日报评论员文章《“锦绣山河一园收”,中国绿色实践的一扇窗》)

【典故出处】

语出战国时期荀子《荀子·致仕》,“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如果江河流深,那么鱼鳖就会成群归来;如果山林茂盛,那么飞禽走兽就会归向那里。

【典故解读】

《致士》是《荀子》中的一篇重要著作,阐述了君主如何尚贤任能、招揽人才,文中“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这句话是荀子用来表达自己的人才观,以川渊、山林比喻国家政治环境,鱼鳖、禽兽比喻君子士民,指出哪里的社会环境治理得好,这些士民就会归附哪里,因而,如果刑罚政令公平公正,礼制道义完善周备,那么百姓和君子自然就会汇聚到这里。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这句典故,可以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中,强调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丰富的古代先贤生态思想,为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这句典故还可以用来比喻社会政治环境,如果政事清明,天下澄平,各方人才都会如鱼之临渊,鸟之投林一般群集而至了。

【范文赏析】

工人日报这篇评论员文章写于世园会中国国家馆日之际,文中引用世园会山西园荀子塑像前雕刻的一句话“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体现了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古代先贤的生态思想十分注重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强调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表达了我们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对绿色生活和环保的高度重视,而且表达了中国希望同各国一起共享美丽生活、建设绿色家园的愿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