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这里的不一定是你
最近看了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感慨很多。苏韵锦那个自尊心强且敏感的女孩,她的倔强与努力深深吸引着年少的程铮,他为她补课、给她补贴饭钱、在她失去父亲的时候,因她的苍白而心疼、她在前面跑,而他又在后面追……我们为这一份刚萌芽的初恋感动着。
这是一份深蓝色的爱情,它虽美好却忧伤,虽心动却注定没有结果——这是大多数中国人思想中对高中爱情的看法。或许说,他们并不认为17岁的两情相悦可以称之为爱情,这只能叫早恋!可是我认为:多年以后,原来在这里的人不一定是17岁时的那个你,但是我还是愿意与你一起体验情窦初开的那份美好与懵懂……
我曾看过黄磊的一篇访问,问关于女儿早恋的看法。黄磊说,恋爱就是恋爱,本身早恋这个词就很混蛋。爱情本身就是美好的,只是当它被强制套上年龄的衣服,竟紧得它透不过气。17岁的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一遍又一遍的劝告中不愿把告白放声,只能隐忍在心里,让它慢慢腐烂发臭,成为我们不再奢望的那片时光。白落梅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能在同一个学校遇见你,和你一起学习,能够喜欢你,这本来就是我修得几千年的缘分。喜欢是一种权利,无论年龄。
程铮与苏韵锦的爱情,在历经高中、大学、工作后,终于开花结果;多年以后,那份纯粹的爱情还在这里,那个爱着苏韵锦的程铮一直都在这里。最初的盟约,如一朵雪花的盛开,照亮了整个冬季。看到这里,颇有种“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味。其实看电影的观众都知道,程铮与苏韵锦的爱情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世界上可以有很多个苏韵锦,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程铮。我们总说电视里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其实是两个世界,一个虚幻美好,另一个真实悲伤。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愿意去相信电视里的爱情?因为他们期待,因为他们没有拥有过,他们希望用虚幻去填补自己的遗憾与孤独。程铮与苏韵锦、耿耿与余淮的高中时代,虽然以无果落下帷幕,但是又有谁能说他们一点也不羡慕那段纯洁、稚嫩的恋爱呢?只是他们在那段最好的时光里,被亲情与高压的学习用麻绳紧紧捆绑。
并不是说不学习只恋爱,中国成语里有一个词叫劳逸结合,我在安排好我的学习的同时难道就不能谈一场不轰轰烈烈,但绝对真挚的恋爱?然而现实是,学习越好的学生越被要求不能谈恋爱,特别是高中时期。谁说恋爱就一定会成绩后退,谁说我与那个喜欢的它就不能共同前进?这不是定理,也不是真理,只是失败的人数多了,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事实。归根结底,这是人们的教育理念与社会的教育制度的问题。在“高考是人生唯一出路”的思想驱使下,父母、学校把孩子的天性狠狠扼杀,强迫孩子以他们所认为的方式疯狂学习,只为把孩子送上平坦的阳光大道。可是孩子在那条大道上独自行走,他们也会孤独,也会伤神,也想能有一个人能陪在身边。
我们不能指责学校与父母的不对,毕竟他们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只是孩子想要的真的只是未来的阳光明媚?他们或许也想体验青春的叛逆,也想体验17岁的初恋,也想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想用笑靥如花去迎接年少的你、我想用那颗第一次为爱情而悸动的心去回应你的告白。或许你不是要陪我到老的那个人,但是我还是愿意把那个时候最好的我们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