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道德经》

大道理姑且放一放|读《道德经》第六章

2017-03-08  本文已影响33人  租了五颗星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道德经·第六章》

老子是个无神论者,当然鉴于当时人们多信神,反正信不信也不碍事,老子就拿谷神来指生养万物之神,就是道也。

玄牝之门,天地之根,这些听起来怎么像羞羞的女性生殖器,男性生殖器。反正这些都是道,所以不用分男女了,总之他们绵绵不绝,万世长存,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但凡说起万物之源,世界之本,总有一种广博而绵长的感觉迎面而来。如今世界,各门学科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大概都在从各个角度去寻找道的真相。而所谓科学,到底能多大程度地到达真实的道,谁也说不准。

自然科学,已经发展到常人无法理解它到底在干什么了;社会科学,也是从各方面发展到老子都不敢想象的地步了。天之道也好,人之道也好,我们都在不断地追寻他的足迹。老子在天之灵,应该甚感欣慰吧。

我在想,前面几章,老子反复讲起这个道,说他是上帝的爸爸,万物之母,但他肯定也说不清楚这个道。因为首先这个道涉及太广了,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其次,这个道无论哪个方面都精深无比,只能说玄之又玄,奥妙无穷,他没有数学模型这种语言来给出一个形象的解释,索性就点到为止吧,老子毕竟也不是数学家物理学家之类。最后,道这种东西,他哪能确保一定说得对呢,何况天机不可泄漏。

后面几章的内容我还没有看,但我知道有一句话叫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为《九阴真经》里有这一句,所以格外眼熟。那一章大概讲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却损不足而奉有余。通过对比天之道来提倡人之道也应遵循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才对。

那么我不是要跳着讲后面的内容,只是想到老子后面还是要讲一些具体的道的,不是空口玄虚就了事了。接着,人之道,不是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么,为何又要管他是损有余还是损不足呢。这是要矛盾了么?

虽然像这章说的,道这种东西,绵绵不绝,长存于世,但其中玄妙,真的是圣人可以掌握的吗?比如损有余而补不足,真的是天之道么?

这到让我想到了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损有余能补不足,这没问题,但损不足也能奉有余。第二定律说法比较复杂一点,也比较有意思,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体。这不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嘛,老子还真是位科学家呢。

然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派生的熵增原理呢,传递热量可是会有消耗的,于是就有了宇宙热寂论,如此,这个天之道,就不是生养之神,不是玄牝之门了。这又是要矛盾了么?

本来这也不是这一章想聊的,写着写着不知道怎么想到热力学定律了。总之,后面的内容是不是跟之前的无为之治有矛盾还不清楚,后面看了再说吧。

我们始终走在寻求道的道路上,这些规律被我们所用,自然好处是用之不尽的。不怕矛盾,不怕打脸,毕竟,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

大道理姑且放一放,具体问题再具体分析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