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技能第2讲 :摄入性会谈

2022-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风雨彩虹1219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597天    2022-12-02

  一、摄入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是为了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及问题而进行的会谈(一般用在初诊接待)。

比如: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跟谁有关?这件事大概什么情况?怎么就突然发生了?发生之后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有哪些意义?对此的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后来这件事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怎么应对?周围人怎么看…

(一)工作程序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咨询目标不一定能确定,但要试着去确定,去了解,去探讨。有时不一定能聊到目标,但照样能解决问题。

2.确定提问方式

一般用开放式问句:你怎么想?怎么看?有什么感受?对你有什么影响?(什么、怎么都是开放式提问,少用封闭式问句)。

3.倾听

咨询师以听为主,用建构的耳朵倾听(每个咨询学派都以倾听为主)。

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确认澄清

5.对会谈内容归类

聊的有哪几块内容,形成个案概念化,形成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学派不同,个案概念化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焦点解决更关注他想要啥?在乎啥?有哪些优势资源?可以做的一小步是什么?

7.结束会谈

(二)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是什么促使你过来的呀?你希望聊过之后对你有哪些帮助?有哪些不同?想要什么,有什么改变。

问话速度要慢,具体化,换话题要慢,慢下来才安全,来访者才能有更多觉察和反思。

2.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好奇,具体化,软化语言,语气、语速、用词让对方更易接受。

3.依据心理测评中发现的问题

一般不怎么用心理测评,如果发现某个点有异常可以使用。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下达的会谈目标

(三)目标确立要点

1.咨询目标的确立以来访者为中心

咨询师所做的就是好奇是什么让来访者有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重的东西,世界多元,各有道理。

2.咨询时一切以咨询目标为中心

咨询是有目的的会谈,以目标为中心

3.先确定咨询问题,后确定咨询目标

先确定到底想聊哪一块,然后从主题中找目标。

4.咨询目标非单一时,要分别处理

用排序的方法确定先聊哪个目标,从重要或紧急两方面去选择。

你感觉哪一个目标是当下最希望先实现的呢?你感觉哪一个目标是你当下容易实现的目标呢?

(四)控制会谈的方向

1.释义(内容反应、说明):重复求助者话语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使求助者感到自然、合理)

释义在咨询中使用的比较多,相当于焦点解决中所说的内容摘要或语意简述。

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两大核心技术)

参与性技术:

一听二问二反应(倾听、开放式问句、封闭式问句、内容反应、情感反应),鼓励、重复、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语言行为。

释义要掌握三个要领:

(1)听取来访者的基本信息(听懂);

(2)提纲挈领地向来访者复述基本信息;

(3)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或线索,看来访者是否感到被准确理解了。

澄清确认

2.中断:在谈话中暂时休息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强行让他停止说话。

中断不是打断,中断是顺势而为;而打断显得粗暴。中断是一种技术,比如:你可以先喝点水,慢慢说;我听到你有好多的心声,需要表达,这特别宝贵,我想问的是,我怎么陪伴你,会对你更有帮助呢?(听听就行)你希望我怎么听?刚才你所说的这些内容,好像你比较在意……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吗?

3.情感反射: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初次会谈尽量不使用。

4.引导: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扩大视角

引导来访者从更多视角去看:事件对他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有没有相对做的还可以的时候,身边人怎么看?如果你从困境中走出来,那时候的你会是什么状态?会对今天的自己说些什么?

引导,并不是把来访者引导到我们认为对的方向上,而是引导来访者打开视角。当他的视角打开之后,原来认为的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

(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后必须)

1.注意事项:不能做详细的笔录,非经求助者同意不能录音、录像。(在咨询中一般不建议做记录,会影响整体的把握,也会对当事人有影响。

如果做记录,可以事先告知对方:咱们聊的过程中,我可能会记一些关键点,会对理解你更有帮助,我记得这些内容只有我自己看,不会让任何人看到。

2.记录项目:生理,心理,社会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夫妻生活是否和谐)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朋友及家人的关系)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身体方面有没有不舒服)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它

(六)结束会谈

相关知识——会谈法简介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1)先开后合,多听少说

先撒网后拉网,先用开放式问句问,后释义引导。

(2)听关键点,听在乎,听看重,听期待,听成功经验

(3)专注,好奇,用心,理解

(4)不评价,不指导,不建议,不打断,不着急解决问题

2.态度

心理咨询师在与当事人谈话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这就好象我们看日落。

非评判性态度使求助者得到知己,感到轻松,敞开心扉

禁忌:医生或心理学家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有些话是不能讲的,如:“你的做法是荒唐的”,“这件事不符合原则"等等。

3.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只说明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

你这样做一定有你的道理,你的做法我是理解的。

3.区别(区分和鉴别)

(1)情绪的强度

(2)情绪与行为

情绪和行为是否一致,笑着讲老公的外遇情况,好奇去问:你在说到老公的这些情况时,好像你是笑着?(心死,或者压抑,情感隔离)

(3)内容的真伪

对策:将关键问题或者谈话内容具体化

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七)会谈法的种类

1.摄入性会谈:了解背景资料、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2.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3.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谈话,这类谈话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

4.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而进行的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以帮助。

(八)问题取向心理咨询背景资料收集(生理,心理,社会)

1.人口学资料

2.近期情况

3.出生经历,成长背景

4.工作,生活,学习,人际,家庭

5.身体

6.相关事件

7.主观认知,期待

(九)怎样提问题

1.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成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怎么?什么?为什么?

封闭式提问:是不是?有没有?

使用封闭式提问是为了确认某种问题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澄清问题。

2.过多提问的消极作用:

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3.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凯利

不恰当的方式  消极作用  改变问法

(1)“为什么”    暗示求助者是错误的

怎么?什么?

(2)多重选择性提问  :获得的信息受限制    去掉选择部分

(3)多重提问 :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只提一个问题

(4)修饰性反问 :使会谈陷入僵局

(5)责备性问题 : 产生威胁感引起防卫      严加杜绝

(6)解释性问题 :限制求助者自我探索    不使用

(十)会谈内容的选择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疗)效:以疗效为目的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十一)注意事项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随意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并邀请下次咨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