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中午开始》读书分享
1.《平凡的世界》曾对你有哪些影响?
第一次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在95年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从同事手中借阅到这本书。
阅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不甘心屈服人生穷苦的命运,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创出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与命运抗争,与挫折搏斗,那么,与他们相比。我们人生之旅中偶尔相遇的一些小挫折又算得上什么呢?
我们的人生经历与他们相比,虽然也度过了上世纪动荡的70、80年代, 但是生活、学习条件优越得多,读着少平的初中高中生活,不由得回想起自己难忘的小学中学生涯。与好朋友在课余时间开心的玩耍,课堂上的努力学习的欢乐时光。
高中毕业之后的孙少平回到双水村,成为一名代课教师。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地主家的金光亮家去辅导他儿子金三锤的作文,他的家访,令金光亮夫妇很感动。当时我想,我也是一名教师,少平的家访不是给我们做出很好的榜样吗?老师的家访,不仅可以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会在家校共育方面,给家长带来积极的影响,配合老师教育好学生。
另外,少平不管是在上高中、回家乡教书、务农,还是外出黄原打苦工、在刘家湾煤矿上班,书籍一直陪伴在身边。他始终没有忘记阅读,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名著,还有时事政治的报刊杂志《参考消息》,阅读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精神支柱,陪伴他度过人生之旅的每一天!
2.你怎样理解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首先路遥在书中这样解释这句话的:他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因为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五点,天黑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早晨才算开始了。所以,早晨从中午开始!
另外在文章结尾路遥这样解释:他的年龄刚跨过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庄严的劳动之中,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
作为70后的我们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正是人生的中年时期,对于整个的人生历程,也可以说正处在中午时光,在教学生涯和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们也要像早晨初升的朝阳,迸发青春的热情,奋力拼搏,努力前行!
3.直面成长,谈谈这本书给你的人生启发?
读完这本书,让我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路遥,历经六年的时间创作出巨著《平凡的世界》。他在书中有许多的金句,给我带来启迪:
1.勇于挑战自我。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一旦过多的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削弱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
每个人都有惰性,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总想选择逃避,而路遥在作品《人生》取得辉煌的成就之后,没有躺在荣誉功劳簿上,面对全国读者的掌声、鲜花和赞美没有迷失,而是给自己定下更大的目标,决心写出惊人一部百万字的小说,我们要学习他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2.有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路遥定下创作《平凡的世界》宏伟目标之后,就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去准备。
首先大量的读书。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列举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同时还读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农业、工业、科技等各方面的著作。
然后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这部小说时间跨度从1975年初到1985年初,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近百人左右,有农民、学生、煤窑工人、教师、汽车司机、大队村、乡、县、地委、省委各级干部等各行各业人物的描写,查阅大量的资料,去走访体验生活,正是由于他坚定的毅力和信念,才为我们留下了惊人的作品。
3.忍受孤独寂寞,为创作的牺牲精神。
“写作中最受折磨的也许是孤独。既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就得舍弃人世间的许多美好。”
这部小说的问世路遥花费了长达六年的时间,创作这三部著作时,远离喧哗的城市和温暖的家庭,来到偏僻的地方,把自己封闭在房子里,独自沉浸在小说创作的世界里,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常常是两个凉馒头充饥。
长时间的创作把身体累垮,为了给世人留下完整的三部作品,不考虑自己身体状况,只要能尽快完成,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