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弄潮萨克斯风
老头弄潮萨克斯风
谨以此文献给我老当益壮的好叔叔——韩凤岭。
在武强,周窝音乐小镇的“金音萨克斯公社”的知名度那可是相当地高,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几年在武强,吹萨克斯已经成为不少科局级领导干部退休发挥余热安度晚年一项最高雅的活动。可是,要怎样才能把这些来自全县各单位、原来颇有身份的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蜕变成合格的萨克斯演奏员呢?要知道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可是在音乐上一无所知、目不识谱的“白丁”,加入到萨克斯公社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可以想见要教好这样一批特殊的学员绝非易事。但是有一个人不仅做到了,而且得到了众多“局级学员”的认可和钦佩。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农民,不仅给他们当起了老师,更成为很多圈里人心目中的“演奏大师”,他是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他就是金音“萨克斯公社”乐队核心乐手,被广大社员尊称为“可爱老头儿”的韩凤岭。
韩凤岭1949年生于武强县大屯村,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最高学历不过高小毕业。就是在高小上学期间,韩凤岭以及村里的同龄小伙伴跟高小的语文老师程建恒学会了识简谱,还学会了弹奏像笛子、唢呐、二胡等各种传统乐器,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十二三岁的韩凤岭就对音乐和乐器产生了浓厚兴趣。
文革期间几乎各村都有“文艺宣传队”,韩凤岭凭着对乐器的喜好,成为“文艺宣传队”的骨干成员,吹拉弹唱,样样拿得起放得下。1969年他参军到部队,一直也是所在连队的文艺骨干,甚至战友写完一段词,他就能连夜谱曲教唱。1976年退伍返乡,他先在初建的县化肥厂工作。从建厂之初的土建到投产,他都是绝对的参与者,在厂办室搞宣传印小报,后来担任车间主任,两年后化肥厂下马,韩凤岭回到农村。改革开放以后,他和村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倒腾过拖拉机,到渤海边拉过苇子,还在村里领办工厂。
在30多年的开厂子办企业的过程中,韩凤岭就是凭借胜人一筹的思维方式、先人一步的果敢态度,陆续办出不少在当时能够引领时尚的大事情,一时间轰动村里村外,他也成为村里生活条件富裕的那批人。他是村上第一个看上大彩电、第一个用上大哥大、第一个买家庭电脑、第一个在城里盖楼、也是村里最早几个买上小汽车的人之一。韩凤岭人生的前六十年,可以浓缩成一句话:他是一位思想领先、老弄潮头的新型农民,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忠实实践者和最大受益者。
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那批人,虽然举家迁往县城,但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小村庄,每当老乡亲有个大事小情、婚丧嫁娶,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场,不分亲疏,一律随份一百元,要知道在当时一般乡亲都随份5元10元,足见他对父老乡亲的那份真情意。村里人一提到韩凤岭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多少年不失本心,不忘初心,是大屯村公认的好人。
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放下自己的音乐爱好。1998年前后,当村两个小青年在山东上完艺校回村,带回来一件西洋乐器在村外小树林吹奏,韩凤岭循着乐声找到他们,没想到学了两年的小青年居然吹不成一首完整的乐曲,但是韩凤岭此后便找到了发挥自己爱好的机缘。他花钱买下这件乐器,自己回家摸索着吹奏起来,不长时间他就把这件叫做萨克斯的西洋乐器研究透了,各种变音他都能吹奏,韩凤岭成为县内吹奏萨克斯最好的乐手。
“金音萨克斯公社”的成立为酷爱萨克斯的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凭借扎实的音乐功底和过硬的萨克斯吹奏技艺,韩凤岭在这里担当起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年近七十,但是精神矍铄;他为人和善、待人真诚;他多才多艺才华出众,演奏水平炉火纯青;他在优酷里捣鼓视频,在微信圈与乐友切磋技艺;他热情参与,每次必到,既是良师,又称益友……
他做了很多,但却从不吹嘘自己。玩了一辈子乐器的他不但能吹奏,更会修理。每当乐友的心爱之物出现故障,他都会热心地帮忙修理,有时候甚至会自己搭钱买零件,这些他都乐此不疲。一件临近出厂的乐器,只要一吹奏他就能品出音质怎么样,音准有没有问题。不管什么人一吹奏,只要是出现音高不对,他都能听出来,吹奏中有欠火候或者错误的地方,他都能给指出来。从以前的高速公路出口到现在的儿童公园,每天早晨在晨练点都有一批萨克斯公社的社员练习吹奏,而这中间总少不了“韩大师”的身影。短短几年,韩凤岭和他的乐友们把萨克斯吹到了馆陶、吹到了广平、吹到了北京,最终吹上了央视七套的农民春晚。这老头可真不简单,还曾经跟外国友人同台献艺,大衣哥、草帽姐都很愿意跟“韩大师”合影留念,这难道还看不出他们也都被“韩大师”的演奏技艺都很佩服吗!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这个团队就会吹向全世界,让那些真正的西洋人看看,中国农民艺术家是怎样玩转西洋乐器的!
老头弄潮,萨克斯风。年近七十的韩凤岭就是一个快乐的老头,也是一个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老头。谈起萨克斯,韩凤岭滔滔不绝,娓娓道来。《回家》是一种纯西洋的温馨的感觉,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则又是一番浓浓的中国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