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圈套—迷局篇:常在职场飘,哪能不挨刀—职场中的风风雨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00010/3499b9a001cc5488.png)
洪钧陪同韩湘去了一趟美国拉斯维加斯,遇到了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邓汶。
通过交谈,洪钧看到了邓汶心里的痛点,后指出了他在美国,看似安逸,实则没有梦想、没有激情,过着一种可以想象到退休是什么样子的生活。
这番交谈激起了邓汶的雄心与抱负,其实邓汶的心里也有着想做但从来没有去做的事。
洪钧将计就计,帮邓汶规划,从而促使邓汶回国安插在自己敌人余威身边。
书中详细描述ICE的领导卡彭特面试邓汶的场面,洪钧知道这样的大老板在面试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更注重感觉,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来判断对方是否能与自己合作愉快。
他们最关心双方是否秉性相投,而不是什么业务方向、学术观点、工作计划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是要在工作后的共事中逐步达成一致的,但如果两个人彼此看不上,合不来,所有的这些都无从谈起。
看到这里,我很有感触。
其实,人毕竟是人,人首先是感性的,现实中也如此,如果你跟领导磁场不对,合不来,即使你再有才也白搭。
如果他看上你,就会给你平台和机会,就会对你宽容而不总是挑剔,因而你做出成绩是不难的。
书中后来描述澳格雅的陆翔告诉小薛的一段话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陆翔说"我只提醒你一句,你要是真有骨气,就不要想去给沈部长、赖总任何好处,不是说他们要的你给不起,而是他们根本就不会要你的,他们知道和你不是一路人,他们不信任。”
说的太深刻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跟人家不是一路人,你甭想进入人家的圈子,甭想和人家成为朋友,甭想跟人家做生意。
是不是一路人,一看一谈就知道了,你浑身散发的太多信息已经告诉他,你是不是和他同类。
后,洪钧开始了内部改革,借助内部机构和人事的调整,整治了爱表现却不干实事的露西。在调整新班底时,剥夺了露西的实权,又让她远赴美国培训,这样既对洪钧有利,露西面子上也过得去。
在与上级科克的内线劳拉的较量上,洪钧抓住了她借装修私拿回扣的把柄,让劳拉从此服服帖帖的。
在没有抓住她把柄之前,劳拉毫不掩饰对洪钧的轻慢,洪钧喊她开会,她借口忙不理不睬。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做领导就要要有派,要能镇得住下属。要恩威并重,不能让他太累,也不能让他闲着没事找事。
如果治不住劳拉,洪钧自己的权威就要受影响,日后做事就会受制,但撕破脸皮训斥她这种老板的人,肯定对方不会听,于是洪钧安排搞装修的范宇宙与劳拉联系,又从老范嘴里得知了劳拉拿回扣的确切信息,劳拉上了洪钧的套。
洪钧这个时候找劳拉谈话,虽然没有点破,但也是敲山震虎,劳拉终于彻底臣服。
联想到民营企业里,负责采购和财务的,一般都是老板的亲信,对这样的人单纯靠职级和行政命令是不行的,洪钧的做法值得学习。
这一段让我大呼过瘾,体现了洪钧高超的领导艺术。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一级压一级,级级有斗争。
接着,洪钧利用合作伙伴范宇宙算计自己的事件,引进了一个新人,薛志诚。
小薛初到外企被人看不起,日子不好过。
洪钧开导他说,外企里有不少人都有一种自视很高的优越感,对资历不及自己的新人,更会表露出明显的偏见和排斥。
我联想到自己,工厂员工平均素质没有公司高,人际关系显得单纯和朴素一些,而在公司一帮高素质的聪明人在一起,都觉得一个比一个牛,人人相轻。
人才济济,的确有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这时容易觉得压抑和难过,而小薛的心态就很好,不逃避、不逆反,积极做事,宽以待人。
小薛带客户去国外旅游,结果被人调了包丢了钱,而且因安排不周得罪了客户。
小薛出身贫寒,作风节俭,但他忘了他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让客户高兴,因而不要在乎花多少钱,花多少钱都是公司报销。
好心替公司省钱却办了错事,这是因为小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完全理解外企的文化,所谓文化就是这里做事的方式。
大公司在客户面前、在形象和门面上很舍得投入的,比如大公司都设在CBD,租在最高档的写字楼,人员出差都是乘飞机、住星级酒店,凡是客户参加的活动办得很气派等等。
后来小薛赢得澳格雅项目。这属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另外也是小薛的真诚和实在,让陆翔愿意去帮他。
跟厚道的人打交道比较放心
毕竟谁都不想被骗
看俞威的大奸大猾,他先是巧妙地把"浦发项目"的失败当做内部机构改革的导火索,转嫁自己面临的不信任危机,把原来洪钧所在的ICE公司的直销网络变成代销网络,从中谋取个人的私利和好处。
又将原来洪钧的属下,进行分化瓦解,打击了曾经对洪钧感恩的小谭,因而形成了自己的班底,更过分的是他把曾经是洪钧的情人琳达变成自己的情人。
当俞威得知邓汶是洪钧的老同学后,霸气的他决不允许这样,于是便很阴险的给邓汶下了个套,让不知国内江湖复杂性的邓汶陷入政治危机,同时也让同窗好友邓汶和洪钧产生友谊的裂痕。
他让邓汶做本不属于邓汶职责范围里的事,从而抓住邓汶的纰漏向领导告状。邓汶好心帮忙反而遭到陷害,气愤是理所应当的。
一般人的反应,应该都会象邓汶那样,意气用事、奋力反击,向领导解释和申冤。洪钧深谙公司领导心理,领导在面对下属之间矛盾时,不会考虑谁对谁错,谁君子谁小人,他们只会考虑他们是否还能合作,如果不能,让谁走对公司影响最小。
球场上裁判判罚的目的也不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而是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的确如此,老板做任何事都是以公司利益为首,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下属之间,肯定是职位越高的在老板心目中位置越重,所以绝对会"丢卒保车"。
洪钧教邓汶如何处理,特别强调了要打电话给领导解释,而不是写邮件。
大公司的EMAIL文化的确如此,你的邮件白纸黑字,很可能为别人留下口实。
每个人写个邮件,都是字斟句酌,什么词语,什么口气,主送给谁,抄送给谁,一点不能含糊,时间都花费在读邮件、写邮件的咬文嚼字上面了,这也是洪钧在书中痛斥的EMAIL文化的原因。
任何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头,所以俞威绝不会允许邓汶和他分庭抗礼。
我联想到"投名状"里李连杰和刘德华之争,与此同出一辙。
洪钧分析很有道理,这种局面只能导致两个人主动攻击,希望挤走或吞并对方,因为有利益冲突阿。
所以他建议变换组织架构,把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
随着故事的深入发展,在争斗的过程中,阴险的俞威又给洪钧设下了一个圈套,策反了洪钧的属下罗杰,并在"澳格雅项目"中挣得了最大的优势,他几乎搞定了澳格雅公司所有的决策者,让洪钧所在的维西尔公司几乎失去了机会。
只不过俞威的小聪明有些过头,陷入轻敌的泥潭,由于他搞内部代理之间你争我斗,给洪钧以翻盘的机会,最后让自己在这个项目功亏一篑。
俞威挖洪钧墙角,招安罗杰那段,让我再一次感叹俞威的毒辣。
事前事后态度判若两人,如同一些商家,你买之前他好话说尽,你交钱后他不再搭理你,因为他占取了主动,你被人家牵制着。
谎言都是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俞威的概念里,说过的话都要算数那才是最幼稚的。
和俞威打过交道的知道他是怎么一个人,不会再轻信他,而那些没有和他打交道的呢?
中国人多,足够俞威骗的了。
正如第一部里俞威忽悠了范宇宙,他的生意谈成了拍屁股走人,而撂下老范,老范肯定怀恨在心,后来老范设下美人计教训了俞威,足以说明:
商道即人道,尚有善报,恶有恶报,否则人世间怎么平衡?
迷局篇的结尾:俞威仍然在ICE公司内部呼风唤雨,但是洪钧回到事业的低谷,韦恩做了洪钧的直接上司。 洪钧陷入内部权利斗争的漩涡中,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让人牵肠挂肚。
商场诡秘,充满变数,是让人看不透的迷局。
像洪钧这样的人都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毕竟是替人打工,再牛也不过是老板的干将,说不好听一个棋子罢了,我们基本上都是在陪人家"玩"。
长了本事,挣了钱才是自己的,其他做什么车、坐多大办公室,办公室多豪华都是虚的,你一旦离开,这些都不再属于你。
这套书让销售精英们学到了智慧,让成功者找到了幸福的根源,让失败者找到了命运。
洪钧
洪钧这个人说话有头有尾,滴水不漏,让你找不到反驳他的理由。他很聪明,善于保护自己,几乎不谈论自己,更善于"进攻"对方。
他大智大勇,能屈能伸,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风顺水,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他有冷静的思维和强烈的自信心,做事情有着自己的原则,比较仗义,敢于负责任,善于助人。
他细心,见微知著,他能从对方很微小的表情、眼神、动作里,发现蕴含的意思,从而能说到对方心里。
他能力超众,目光敏锐,往往在复杂的局势下,一眼能看够问题的实质,灵活机智,把握战机能力特强,他是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领导者,他所带的团队也都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这就是人格的魅力,领导的魅力。
邓汶曾说:你这家伙还是这样,从来都是你问的多,我答得多,我问你什么你都是没几句话就糊弄过去了,藏着掖着的。
看似他站在对方立场,为对方着想,实则引导和说服对方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对方也就成为他设的局里的棋。
俞威
俞威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小人。他才华出众,但人品不佳,阳奉阴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他利用一切可以用的手段,耍尽了小聪明,损人利己。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坑害朋友,坑害属下,坑害领导,坑害客户,虽然有时达到的目的,但最终的结局是身败名裂,遭遇车祸,被社会不容,被圈子抛弃,这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终局篇的最后,他在医院虽然幡然悔悟,但已经迟了。
终局篇在近期推送,请持续关注
书还是自己读的好
在后台回复“圈子圈套”获取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