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情绪,妈妈怎么办?
广场上,弟弟抢了哥哥的玩具,哥哥告状,妈妈说:“你是哥哥就让着点弟弟。”“我不!”说完就哭,妈妈生气,“哭什么哭,再哭不给你买玩具了!不许哭!”哥哥哭的更凶了,“你要不哭,以后再给你买好的!”妈妈呵斥,哥哥尽量控制不哭但还是大声地啜泣着。
另一边有个奶奶正在哄哭闹发脾气的孙子,“好了宝贝儿,你别哭了,你说买啥就买啥行不?”孙子破涕为笑。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孩子都有闹情绪的时候,作为爸妈你是怎么处理的?是哄着他唯命是从,还是以暴制暴的专制?
他一哭闹就对他唯命是从,慢慢地他把闹情绪当做武器,你成了他情绪的奴隶,像广场奶奶一样给他买买买;以暴制暴,呵斥他不许哭,孩子被压抑,认为哭是不对的,情绪不被接受和理解,长期压抑没有情绪的输出口,容易抑郁,性格内向不善表达。
身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开开心心,但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应该怎样对待呢?
《快乐养育法》的作者留佩萱,是美国宾尼法尼亚大学的教育咨询博士,美国执照心理咨询师,主要咨询对象为儿童,青少年、大学生,以及组建家庭的成年人。她研究神经心理咨询学、大脑神经科学、儿童虐待防治、亲子教养等心理健康议题。目前在《人本教育礼记》《健康远见》《亲子天下》开设固定专栏,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帮助很多僵化的家庭缓和关系、重获幸福。
《快乐养育法》是一本亲子教养书籍,它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分析,教我们怎样避免把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带入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书中介绍大脑的构造,帮我们弄清楚怎样管理情绪,避免用下层脑(情绪脑)养育方式伤害孩子,而要用上层脑(理智脑)快乐养育,并且教给我们怎样启动孩子的上层脑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给孩子一个无伤害的童年。
对于孩子闹情绪家长该怎么应对,这里有相应的指导。
一、帮孩子辨认情绪
研究显示,人类在辨认情绪时,大脑皮质区就会开始运作,传递讯息降低杏仁核的活动,进而平抚情绪,父母借由帮孩子辨认情绪,让孩子停止被下层脑掌控,启动上层脑开始思考。父母可以问孩子:”你现在有哪些感觉?“他不和你玩,你有什么感觉?”如果孩子还不擅长辨认情绪,或是还不能用足够的语言表达情绪时,父母就要帮孩子说出情绪。像是试着猜测孩子的感觉:“阿姨刚才讲那句话,你听了会难过吗?”“他这样骂你,你是不是很生气?”
———摘自《快乐养育法》
说到“上层脑”和“下层脑”,大脑下层是脑干和“情绪脑”,负责基本生存功能以及处理情绪,大脑上层则是皮质区,又称为“理智脑”,负责决策、思考、计划、情绪调节等,而上层脑的大脑前额叶要到25岁才能够完全成熟,大脑是可塑的,常做的事会建立脑神经回路。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果经常启动上层脑,孩子就会启动上层脑思考,反之,如果多情绪化处理问题,下层脑就会越发达,处理事情爱冲动、情绪化。
“同理心”在亲子教育或人际沟通中,已经不再是新鲜的名词了,“同理心”对孩子即接纳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说来也知道,但常常做不到,其实它是需要练习的。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往往侧重于立即帮他解决问题,而忽略了体会孩子的情绪,或许孩子的事情在我们眼里不是什么大事,比如孩子郁闷说:“小伙伴不跟我玩。”妈妈说:“再找别的小朋友玩呀。”孩子说“弟弟抢了我的玩具。”妈妈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这样的回应方式其实是在否定孩子,“你的感觉是错的。”
如何接纳孩子情绪,有三个步骤。
1、提醒自己,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有情绪是很正常的,就如我们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拿去,自己也很不爽。
2、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可能有的情绪,问他的感受,“弟弟拿了你的玩具,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当他体会自己感受的时候,会启动上层脑思考,我现在是什么样的感受,让自己冷静下来,不那么情绪化。
如果孩子小不会表达,试着帮他说出感受,“弟弟拿了你的玩具,你很难过,是吗?”让孩子知道,你接纳他的情绪,他会诉说他为什么生气,而你此时需要倾听和表示理解。
3、控制自己不要给指导性意见,不要立即帮他解决问题,比如”不要再难过了。“更不要做出评判,"哥哥就应该让着弟弟......"甚至以暴制暴:“不许哭!”让孩子感觉哭是不对的,压抑情绪。
接纳情绪,认同孩子,不批评情绪是好是坏,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接纳和支持。
有的家长说,当孩子大哭闹情绪的时候,我比他还着急呢,怎么接纳他的情绪呢,如何先平复自己情绪,锻炼自己不用下层脑处理问题?
若意识到自己被下层脑控制时,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自己启动上层脑。前面提到的情绪辨识情绪法对大人也有用,你可以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为这些情绪命名,像是对自己说:“我现在很生气。”另一个简单的方式是做三到五次深呼吸。
美国精神科医生丹尼尔·西格尔建议父母:“回应孩子前,请先给自己90秒来个缓冲,因为每个情绪浪潮袭击并离开的时间大约90秒,90秒大约可以做8次深呼吸,如果能在响应孩子之前做8次深呼吸,就能避免你在冲动之下做出后悔的事情。”
———摘自《快乐养育法》
1、说出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如:“哥哥和弟弟又闹起来了,我很烦,也很生气。”
2、90秒内做8次深呼吸。这里的深呼吸指的是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让腹部往外膨胀,吐气时再缩回来,且吐气的时间要比吸气的时间长,譬如吸气四秒钟,吐气八秒钟。
3、制定自己的情绪急救计划,比如当我被下层脑(情绪脑)控制的时候,我就数数、听音乐、把自己暂时隔离、在纸上写下“我很生气,因为……”等,让自己冷静下来,以后再情绪激动时就启动急救计划。
4、问自己:管教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情绪化处理对孩子有什么伤害?什么办法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我怎样启动孩子的上层脑思考问题?
相信不断地练习,你会慢慢适应上层脑处理问题,让自己冷静下来,做一个优雅温暖的妈妈。
二、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父母陪伴与协助
每一次冲突和争执,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父母要做的不是立刻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把机会留给孩子,提供陪伴和协助,让孩子练习使用上层脑,帮助孩子增加自我调节的能力。
当孩子被接纳,情绪冷静下来后,父母不是替他决策,而是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并和他一起分析是否可行,协助他一起解决。
当哥哥的玩具被弟弟抢,妈妈这样做,“弟弟拿你的玩具玩,你很生气吧?生气很正常,其实我有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也很生气呢(接纳情绪,同理),我生气时会做三次深呼吸,我们一起试着做深呼吸好吗?”接着给孩子个抱抱,“你和弟弟都很想玩这个遥控汽车,那你认为该怎么解决好呢?”孩子开始想办法,妈妈陪他分析,比如孩子说:“这是我的,不给他玩。”你和他分析:“那他的玩具他也不让你玩了,你不是很喜欢他的变形金刚吗?”孩子再思考:“那就一人玩十分钟轮流玩,妈妈看表。”他想出了好办法,你需要夸他,“宝宝自己能解决问题呢,想出了办法还很合理,真棒......”就可以了。
孩子有情绪不是事儿,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把每次闹情绪看成一次契机,让孩子学会觉察自己的感受,引导他独立解决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同理、陪伴和协助。
父母的爱是孩子最安全的依赖,但愿天下父母都能给孩子一个无伤害的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