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忙还这么穷,因为你不懂时间管理——《奇特的一生》
一、柳比歇夫到底有多牛逼?
《奇特的一生》讲述了科学家柳比歇夫通过记录时间一步步实现梦想的故事。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到底多牛逼?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
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他的时间记录法。
柳比歇夫通过细致地记录时间,充分掌握自己的生活,知道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他不仅记录了用于科研的时间,而且记录了生活中的每件事情。
据说,有个小伙子说羡慕柳比歇夫运气好,做出了很多科学成果。柳比歇夫列了一张从小到大的倒霉清单给他寄了过去。
如果你认为这种能力不算什么,请你说出你昨天做过的五件事。我想大多数人都记不清楚。其实一天当中,我们何止做了五件事,但是记住的寥寥无几。
既然无从记录,也就没法分析。天知道有多少时间被琐事吞噬。
我按照书上的方式记录时间,发现每天真正用于看书写作的时间最多只有三、四个小时。如果一小时等于一块金币,一年浪费的时间就能搭个小金屋了。
二、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是什么?
被誉为时间管理鼻祖的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李笑来、秋叶等人颇为推崇?
1、积极的心态
柳比歇夫虽然追求精准,但却十分享受生活,不是个工作狂。
他说自己睡得特别多,一天要睡10个小时。
他的原则就是,每天真实记录时间,但是从不强求,不要求自己一定完成什么事情。预算总有误差,他尊重真实的生活,用日后的时间补足这些误差,并修正以后的预算。
我们很多人,白天玩手机,晚上十分后悔,于是熬夜看一会儿书,又伤身体又没有效率。
这种拖延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尊重生活,我们不知道做一件事要花多长时间,安排了太多任务,因此想要逃避、拖延、分心,晚上又开始熬夜,而熬夜本身效果极差,这又让我们更加想要逃避。
记录时间的第一步就是尊重生活,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生活在真实里,而不是虚幻。
2、根据事件记录时间
他的日记:“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二十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不难看出,柳比歇夫将事件拆分成几个部分,并将这些时间累积到一起,从而获得每件事情的时间成本。
据说,他写每篇论文都会计算时间,详细记录,因此,下次开始一篇论文就可以估计耗费的时间。
我们如果经常做一件事,可以把时间记下来,取个平均值,下次再做,就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比如我每周更新一篇文章,我会记录选题、找材料、写作、修改、推送公众号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我发现自己更一篇文章大约是两小时,比预想的少很多。
以前常常有人说,写作太耗费时间,更新公众号太费事,每周阅读一本书不可能。说这些话的人自己都没记录过时间,对生活的把握也很模糊,他们的结论又怎么具有可信度?
3.统计每天的工作时间
记录事件花费的时间是为了下次做同样的事情能够精准预测。
我知道写一篇文章需要2个小时还不够,还需要知道一天有多少时间可以用于写作。
你猜一天有多少时间能够用于工作?
以前我总觉得一天学习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写一篇文章要10个小时,记录时间以来,这些估算被一一推翻。
柳比歇夫记录时间,剔除休息的时间,整理每天的工作量。他发现,每天工作最高纪录是十一小时三十分。实际上,一天能够工作七八个小时已经是非常伟大的事情。
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呢?
其实我们完成一件事需要的时间没有想象中多,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也没有想象得多。
统计一天的工作时间,我们可以精准预算事项需要的天数。而且,还会对生活充满信心。毕竟,也许你忧心忡忡的事情,只需要半小时就能搞定。
4.找到一天的高效时间
我们都知道,人的情绪是循环往复的,其实一天当中,人的精力也是有高有低。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的高效时间,就能将最艰难的事情安排在这些时间,确保它迎刃而解。
俗话说:好钢花在刀刃上。
寻找高效时间的说法,在《小强升职记》中也有阐述,说明这个方法在现代职场仍被沿用。
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记录时间合理安排事情的呢?
我在一天之内是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的?清早,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他对自己的精力分布非常熟悉。这种认知并非其智商超人一等,而是他每天记录、每月整理、每年总结得来的。
通过分析自己记录的数据,他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能做什么事情。
根据他的日记,我们知道,每天只需要几分钟记录,每个月总结事件对应的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间段和时间总和,就能初步掌握自己的精力分布。
如果记录一年,就能获得更多真实的数据。
你对自己的认知越准确,你就越自信,从容不迫。
博学的柳比歇夫在几百年前用行动诠释了“认识你自己”这句话。
他的学术成果也许对你我影响不大,但是他的精神财产却引领众人,真实的人生也许无聊,但是还好,有个科学家陪我们一起,揭开生活的面纱。
end
我是简书园烟向晚,写故事的法律人、平权主义者,坚信思维改变人生!
欢迎多多点爱心,关注小园~这样我们就能一起进步啦!
更多文章请点击园烟向晚作品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