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个性与融合
【文学评论】 作者|欧 歌
散文是最常见也是最具有实用性的一种文体,记事、抒怀、描景、状物,乃至历史留存,都可以诉诸于散文。
散文最好写,也最难写。最好写,是因为谁都可以写,只要识得几百字,懂得基本的语法,就能够敷衍出一篇散文来。最难写是指其价值高度,能把散文写得流传开来,流传下去,成为传世之作,那就非常之难。
文学史上,能流传下来的精美散文,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先秦散文的讽喻性,两汉散文的记史功,都是不可逾越的。现代散文大家也各有千秋,朱自清写不出横眉冷对,同样地,鲁迅也写不出荷塘月色。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各自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大师的作品,离我们比较遥远。我们还是从眼前做起,从身边熟知的散文作者中寻找制高点为好。
本文选取三位简书中的作者蒋坤元、陌上尘、欧歌,撷取他们各具个性的散文作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次粗浅的尝试性的探讨。
相信这样的探讨,对于大家散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
一、个性的渊源
存在决定意识。学历,经历,传承,构成了作者的存在环境,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作者的存在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当他(她)把自己独特环境下的思维成果从笔端流淌出来时,作品的个性也就呈现出来了。
蒋坤元,一个从社会大学走出来的当代作家
从文凭角度看,三人中蒋坤元的学历最低,他没进过正规的高等学府。但恰恰就是这位学历最低的人,却是三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
这要从他的个人经历来分析。他出身农家,18岁参军,复员后办工厂,工、农、兵三大主业都干过。尤其是工业,他不是一般地当工人,而是从无到有创办了一个资产过亿的企业。这个过程对他的历练真是太强大了,人情冷暖,商战的残酷,以及对人和物的管理和运用,造就了他的一段多姿多彩的人生。再加上他对文学的热爱,30多年从未放弃,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文字和生活最终处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对他来说,文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文学。
这就是他的大学,社会大学。
他的文学之路,印证了曹雪芹写在《红楼梦》里的那句名言:人情练达即文章!
他的文章也最接地气,读来亲切感人,最受过生活的劳动大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信佛,对佛法多有感悟,这使得他的文章在亲切之中,又有一种空灵之美。
陌上尘,一个在象牙塔里脱颖而出的才女
陌上尘,九零后女子,毕业于某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三人中唯一受过专业训练,来自文学殿堂象牙塔的作者。
进入社会的她,先在深圳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婚后,随先生迁徙江南。
看江南的杏花雨落了一场又一场,临水而立的夹竹桃开了一树又一树。生活如诗,她却逃离不了家庭琐事的纷扰,因而将自己隔离成陌上的一颗尘埃,想怀着初心,遇见原始的美好。
她情感细腻敏感,寄情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性格像林黛玉,不太能迎合世事,学不会情不情,只有情情,站在性格的风口也要活一场。这种情感和性格,使她的文章浸染着一种冰清玉洁的美好。
她的表达能力和情商极好,秉承着教育的初心,曾开馆做阅读推广,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在阅读的世界里受益。但黛玉不是探春,精明如她的阅读馆在生意场上却一片茫然,只空有一腔情怀了。
眼下,她弹琴,写文,间或给孩子讲讲阅读和写作,助夫君做点外汇杂事。她喜欢这样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未来,她打算和夫君孩子去世界各地看看,她的文章又将会给我们带来异域风情的惊艳。
欧歌,一个热爱文学的哲学学士
从多样性看,欧歌的人生经历比蒋坤元更为丰富多彩。他也当过兵,做过工,务过农,8年的军旅生涯,是在技术兵种的军营中度过,既有严格的军事训练,又有工厂化的日常工作,其间还有为期一年派驻地方工厂当军宣队员的经历。
复员后上大学,学的是政治系哲学专业。毕业后当了几年中学教师,因慢性咽炎不胜职业,思改行考入省委党校理论班,修学两年党史专业后,进入公务员队伍。
他的学历涉及文史哲中的哲史两科,但他偏偏对未曽学过的文学感兴趣,公务之余,总喜欢鼓捣些文学类的文章投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因为哲学是他的主修学业,致使他的文章长于哲学思考,逻辑思维的力量通篇可见。
这是他的优势,同时也是他的致命缺陷。因为,文学是讲究形象思维的。
通过以上三位作者存在环境的展示,应当可以看出,每个人文风的特色和差异,都是有其特定的渊源可寻。
如果硬要给他们插上某种标签的话,蒋坤元属于经验派,陌上尘属于学院派,欧歌则是哲思派。
二、蒋坤元散文诗的纯粹性
蒋坤元的文章很多,散文、小说、诗歌,各种体裁都有,这里只选取他的散文诗作解析。
他的散文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意象空灵,读来如石上清泉,空谷幽兰,给人一种心无杂念的纯粹性冲击。
这种纯粹性的审美情趣,在《一河漪末不倦歌》中得到充分释放。
一河漪沫穿上旗袍,就像那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女子,我相信,她是我此生遇见的最真诚的女子。
这段话里没有一个“美”字,却能让人产生许多美的遐想。一句“唐诗宋词”,涵盖了诸多美的元素,古典美,才女,琴棋书画,闺阁书香,柔情似水,一幅幅典雅的画面徐徐而来,而这一切,都包容在唐诗宋词的纯粹之中。
文中有两次提到一河漪沫跳舞,而作为观舞者的他,前后两次心情却有着些微的变化。第一次观舞,是在欣赏中隐含着关切。
一河漪沫带我们去看合肥植物园,她一个人在湖畔跳起了孔雀舞,你就是一首不倦的歌。
带我们去看植物园已经够辛苦的了,你还要跳孔雀舞给大家看,不累吗。“不倦的歌”,表现出作者的一种矛盾心情,他一边欣赏着这如歌的舞姿,一边又为舞者的不倦深深地担忧。因为他知道,一河漪沫是抱病参加这次聚会的。
第二次跳舞,又挑起了他更久远的联想。
在安徽博物馆的广场上,一河漪沫又欢快地跳舞起来。或许,当我年老的时候,让我重温这风花雪月的旧梦。
此刻,天空阳光灿烂,一河漪沫更是楚楚动人!
欢快,阳光灿烂,楚楚动人,是作者对舞者的由衷赞叹。忽然间想起年老的时候,很突兀,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时的阳光已经是下午的阳光,一天的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明天就要各奔东西了,就要和眼前的美好告别了,叫人如何不伤感。
两次跳舞都掀起了作者的心海狂澜,但在这文字的海平面上,却波澜不惊,只是以不倦的歌和重温旧梦轻轻带过,留给大家的,还是那种纯粹的美。
蒋坤元的散文诗,篇幅都不长,看他的作品,就像在品尝一小碟风味小吃,正吃到好处,没了,让人欲罢不忍。
篇幅的短小,是不是就意味着内容的不全面、不完整呢?未必如此。
他的另一篇散文诗《齐帆齐老师赞她:狂野之风》,全文只有484个字,却把玉琼千里目这位美女的美,由动态到静态,由外在到内在,演绎到了极致。
文章的开头接连描述了两次见面的印象:
她高挑的个子,见到她,我的第一感觉她像模特。
第二天早上,她穿了一件红衣裳。这一回,她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只红狐,几多妩媚,几多娇艳,一身的红又像一朵玫瑰,在眼前飘逸。
接下来,场景由室内转到室外。
当日下午,红狐出没在合肥植物园。或者是一尾红鲤鱼从湖里跳起来,或者是湖畔开出了一朵红红的海棠花。
下面的场景是玉琼姑娘漫步在湖边的草地上。
你的双脚在杂草丛中走过,走过无言的沉默。
红狐走到了莲池边。
莲花啊开花时节只开花,你第一次走近莲花池,第一次有了莲花的心事
远方和诗就是莲花吗?可惜现在不是莲花开花季节
红狐累了,坐在大树下闭目养神。
靠在一棵大树上,爱情不是一场梦幻,所以他不来,你也在等待。
一些花在不远处摇晃,你还想再坐一会儿,因为这个梦还未醒。
睡醒的红狐又来到湖边,炫舞起来。
像一只红蝴蝶飞,自由,奔放,这也正是狂野之风的性格。
西边的太阳快落山了,你把夜留在镜头之外,你把美留在了这里。
这就是蒋坤元笔下的玉琼千里目。此时,如果白马王子碰巧路过,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你,能不执子之手?
《一河漪末不倦歌》和《齐帆齐赞她:狂野之风》,是蒋坤元近期散文诗的代表作。前者着重写情,后者全力弦美,不论是写情还是弦美,语言和意境的纯粹性,依然是一致的。
三、陌上尘散文的唯美倾向
陌上尘的散文,有着浓郁的书卷气。她的散文特别讲究遣词造句,每一句都很精致。透过她的文章,你仿佛看到一位才情女子低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倩影。
看陌上尘的散文,你可千万不要目观十行地浏览,那样你会错过很多美味。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呑下,竟不知美味何在,太可惜了。
她那篇《深爱的人》,洋洋洒洒5000多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成画。
在浓郁的绿意占领着仲夏而莲叶即将无穷碧的六月天,听蝉声捕捉着禅意的不经意间,我又想起我走进他的专栏《去看佛》的时日。
树林,蝉鸣,荷塘,佳人,这意境,与王冕垂钓是否有的一比?如果你是画家,又将如何来布局这水墨丹青呢?“听蝉声捕捉禅意”,这“捕捉”二字也用得十分传神,因为由蝉而禅,来得稍纵即逝,非得及时按住不可。
她的文字也极具张力,了了几笔,就把蒋坤元的人生坎坷,自强不息,苦尽甘来的境遇,来了个大写意。
不曾被深厚的风霜打湿年华,摧毁明朗之心。虽有过恐惧,有过哭泣,也有过累累伤痕,还有过终日的彷徨与不安,他都顽强的肩负起自己的梦和爱。
不曾被深厚的风霜打湿年华,这需要何等的坚强,有这一句,人生精彩与辉煌赫然铸就。
下面的这幅画面更有温馨之美。
阳光打在他的头发上,白色的更白了些。他像个被雪糕满足的孩子,和我们走在树影斑驳的马路,吃得津津有味。
被雪糕满足的孩子和白色的头发,有着极大的反差,而读者正是透过这个反差,洞悉了主人公的年轻心态。
陌上尘散文的唯美倾向,在《此生,你应该与他们来遇见》中关于晓风思语的那段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的273个字中,有诗情,有画意,有咏叹,有故事。更可贵的是,这段描写难得一见地做到了首尾照应。
(首句)江南的风,吹醒了园林沉睡的梦。哒哒的马蹄,正是他打马而来,惊醒我如莲的心事。
(结尾)江南,有一位这样的翩翩君子,来成为我的亲人,或者应该把园林沉睡的梦都笑醒吧!
相信作者在写这两句时,自己也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首句中江南的风,和尾句中的翩翩公子,指的都是一个人——晓风思语。首尾句中都有”园林沉睡的梦“,园林,应该指的是苏州,沉睡的梦替代了作者的美好念想。这个梦,开头是被风吹醒的,结尾是因为风成为亲人而笑醒的。从吹醒到笑醒,沉睡的梦实现了美的升华。这个过程,应该是有故事的。
故事从一辆出租车说起。
去合肥那天,我叫着滴滴去找他汇合,一同去高铁站。而返程苏那天,叫着出租车,哪怕是路过他的小区,他也执意不让停。他说,去时你找我,而回时,我该送你。
晓风思语的这个姿态,本来就是男士应有之德,但对于如黛玉般多愁善感的她,一点暖意就能让她怦然动情。
看着车,从他小区那块路过,我有些想哭,我是第一次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苏城,有人温暖地送回家。
接下来,多情公子风度翩翩的一席话,让这段情感剧进入了高潮。
车快到我家小区,他不忘对我说,就像蒋老师说的,现在你在这个苏城,不再是举目无亲,而是有我们这些亲人了。那一刻,我侧过身,强忍住眼眶打转的泪水,肆无忌惮的笑了。
这时的她,已经不再想哭了,尽管热泪盈眶,还是忘情地笑了。这一笑,那个沉睡的梦,终于苏醒了。
当我在读到这一段时,也有种想哭的感觉,是被这种真挚而又美好的情感打动了。
由此我联想这次合肥的文学盛会,其实也是一次情感交流的盛会。几十个网络世界的虚拟人物,为了文学,为了齐悦梦,活生生地碰撞在一起,那种美好,那种激情,真是难以言谕。从此,我们成了真实的文友。从此,我们有了大家庭般的亲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就是陌上尘唯美散文的魅力,她能把你拉进她的文章,逼着你和她一道喜怒哀乐。
四、欧歌散文中的逻辑思维
文学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就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美好而又生动的形象,通过大脑的加工,再现在文字或图像里。
形象思维的过程,也就是生活的艺术化过程。而生活的艺术化,就是文学。
那末,文学要不要逻辑思维呢?一点不要是不行的,一点没有是不可能的。
我们常说,写散文要形散神不散,神是什么?神就是这篇文章的灵魂,或者说是主题。
神是不能散的。就像一盘珍珠,散放在那里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如果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挂到美女的脖子上,就立马熠熠生辉。这根串珠的线,就是散文的神。
怎样才能使散文之神不散呢?这就轮到逻辑思维登台表演了。
欧歌散文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首尾照应,环环相扣,主题明朗。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引领读者读下去并且读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一般地说,文章的开头要有气势,结尾要有力量,即所谓“虎头豹尾”。
下面是《佳人有约,缘在写作》一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昨天还艳阳高照,今天一早起来,风雨交加。顺手拿起把雨伞,毅然冲进雨中,奔向车站,奔向远方。今天,佳人有约,相聚在淝河之滨。今天,老天也在考验我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降大任于斯人。
(结尾)佳人有约,相约在文章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千里共婵娟。佳人有约,相约在齐悦梦。齐悦梦,你的梦,我的梦,奔梦路上不离不弃。
这个开头和结尾,不仅要有气势和力量,而且还要做到首尾照应,并对文章的主题起到化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头尾文字的三要素:力量,照应,点题。
在文章的层次上,欧歌的散文讲求环环相扣,或循序渐进,或步步深入。
比如他的《才子风流,光照庐州》一文,在分别介绍几位才子后,如果就此结束,文章就显得单薄,也少了“风流”的情趣。因此到这里他突然笔锋一转,说起了金陵十二钗,由此引出了宝玉。又再接再励,通过一河漪末唱黄梅戏,以《女驸马》中的一句唱词,带出了“多情的李公子”。这些情节,看似突兀,实际上都是紧扣着“才子风流”这个主题的。
当然,这些情节的描写,不能失控,要适可而止,并适时引入正轨。
但这一切,都只是文字,也仅限于文字 。这就是文学写作群里的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
这也算是转了一个美丽的弯,让“风流”媚而不俗,成为一道美丽风景。
欧歌的散文都有个明确的主题。主题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层次,也就是格调的高低。是传播正能量还是负能量,这都是由主题决定的。他的《她从红安来,销售电缆让她的人生转了一个美丽的弯》,就是一篇传播正能量的纪实散文。
这篇散文的主题,就是红安精神,或者说,是红安精神在一个年轻女子身上的爆发。
红安是一个革命老区,是全国第一的将军县,文章开头部分专门用一段对此作了介绍,并点明主人公就是从红安这个地方走出来的。红安精神就是革命精神,革命精神就是奋发向上,不安于现状,不怕头破血流,文中把它概括为两个字:“血性”。行文中,每到主人公陷入困境甚至绝境时,红安精神就会不请自来,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文章对她第一次被炒鱿鱼时,作了这样的表述:
老板对她的评价是“三不”,不爱讲话,不善于和客户沟通,不适合做销售工作。这个“三不”,一下子激活了她那老区人的血性。“当我走出公司大门时,眼前一亮,感觉世界忽然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浑身充满了无限的力量。”
这不是作者的杜撰,而是主人公记在笔记上的当时真实感想。作者只在里面加进一句:”这个三不,一下子激活了她那老区人的血性。“加进这一句,是合乎逻辑的,没有这一句反倒很突然。
文中类似这样的描述还有几处,都是在困境的转折中。加上开头、结尾都强调了”她从红安来“,使整个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出现了亮点。
不可否认的是,欧歌散文的形象思维比较单薄,这使他的散文和纯文学作品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他在语言的风趣和幽默上给予补救,试图缩小这种差距。
五、个性的融合
前面说过,作者的文风及其作品的个性特征,是由其存在环境决定的。这是不是说,一个作者就只能写出,属于自己存在环境的那种作品呢?
答案是否定的。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是出生在无产阶级家庭,但他们的文章发出的却是无产阶级的声音。
从写文的角度看,马克思、恩格斯都是散文大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一篇精美的政治散文。开篇第一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州徘徊。”大气磅礴,却是明显的散文句式。所以学者们都称马、恩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
经典作家们为什么能写出超出自身存在环境的文章呢?这就涉及到个性的融合问题。
前面提到的存在环境,除学历、经历外,还有一个传承。传承,就是汲取前人的优秀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融化成新的自我。
关键是,你能不能成功地站到前人中的伟人肩膀上。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前提是他能敏锐地发现并提取了那个时代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这些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中的优秀成果。
这就是说,马克思已经不是站在一个伟人的肩膀上,而是借助了多个伟人的肩膀。
学写作也是这样,要有那种博采众家的心怀。
作为一个散文作者,勤奋是必须的,勤写勤练,熟能生巧,文章会越写越顺。但这还不够,还必须要善于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是融合的过程。通过阅读,研究优秀作品的个性特征,然后再把这些特征中对我有用的那部分拿来,揉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使自身作品的个性特征在品质上实现一次飞跃式升华。
我们齐悦梦想社群,就是大家学习交流的一个非常难得平台。但如果你只知埋头写作,写好一篇就往群里一撂,也不去看别人的作品,这样你就失去了汲取营养的机会,至多只能满足一下自己发布作品的虚荣心。
文章个性特征的升华,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无限循环、歩歩登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需要定力,需要孜孜以求。
这个升华,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要做有选择的融合
天下好文章很多,你只能选其一二,如果你样样都想学,那就可能变成狗熊搿苞米,结果一样没学成。
选择要从自己的喜爱出发,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擅长。当你廵游在洋洋大观的美文世界里,你要有个基本判断,哪位作者的文风特征是你最喜欢的,也是你可望能够融为己有的,那末,他就是你的新朋友了。
比方说,你喜欢婉约的文字,你就可以在陌上尘那里寻觅。喜欢豪放一点的,可以去欧歌那里摸索。喜欢纯朴的意境,可以以蒋坤元的文章为蓝本。
当你把选定的目标融合得差不多了,这时才能考虑进行第二轮选择。
其二,要有独树一帜的个性
一个散文作者文风个性的形成,是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成熟的标志,就是独树一帜。
一般地说来,初期都是从摩仿开始,选取一个心仪的作品样式,摩仿他的笔调或者语言句式,再选取一个样式,摩仿他的框架结构和层次感,如此这般。
摩仿的多了,不同的个性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个互相排斥的排它性,这时候就要对它们进行揉合,去粗取精,舍异求同,通过勤写多练,实现优化组合。
当你的作品面对读者时,读者不看署名,就知道是你写的,那就大功告成啦!
结 语
散文的个性,是由作者的学历、经历、传承诸因素决定的。优秀的散文作者,其作品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
融合,就是两种以上的个性,优势互补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更加优秀的个性。融合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借鉴和操练的过程。
融合的对象是有选择的,选择的目标是层次高、有特色的个性作品。本文推举的三位作者的作品,层次上不能说最高,特色倒是很明显的。放在这里仅作为一种案例,目的是拓展大家的思路,绝不是说要局限在这里。
散文写作的学习和提高,是一个“从个性到融合,再到个性”的辩证发展过程,其中后一个个性,在层次上比前一个个性已提升一步。
个性——融合——个性,也是个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正所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是也。
神龟望湖(欧 歌 摄)最后说几句,算是附言:我为什么要挤进来?
决定写这篇文章时,我就做好了被喷的准备。和蒋坤元、陌上尘的文章相提并论,难免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你够得上他们的档次吗?
从唯美的角度看,相去甚远。换个角度,从文风的个性上看呢?我环顾左右,还真没见同道者。有不少文友说过,我的文章和别人不太一样。这个不太一样,想必就是独特的个性了。
好比一桌菜,山珍海味累累,中间那一盘苦瓜就特别扎眼。它价值卑微,却有存在的合理性,它给餐桌加上了一抹绿色,何况,它还有清火败毒的功效。
我就是那盘价值卑微的苦瓜,虽然营养不很丰富,但在努力提供你的某方面需要。
喷就喷吧。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至少,我是真诚的。
参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