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读书笔记之四——《高效阅读》
这次从《高效阅读》的熟读过程中获得了几个重要的启示
1.读书不用看完,也会有作用
渡边康弘的这个看法实际上是试图让我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去阅读。我在阅读《指数型组织》的时候就已经发觉,对于这种大而全的商业案例书,不仅要用不同方法去阅读,还要用不同的阅读模式去阅读
渡边康弘提到了知识创造领域的专家阅读的模式:通读→速度→泛读→熟读
这种模式的采用完全取决于你对这个领域的态度,譬如笔者如果要扎实学习的算法和统计领域就必须要从《概率论》、《数理统计》等书开始一字一句快速的看完,但是不用理解。然后就是根本不用看清楚地翻书。再者就是利用参考书目和我们的搜索引擎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深度搜寻。
提到了不要陷入作者的最佳方式就是上来自己先快速翻不要看目录,他认为作者把自己对结构的看法灌输到目录当中了会让读者被迷惑。反之,一开始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引导去阅读,一开始就跟作者是同样的高度,平等的态度去提出问题。这样的话就更有可能让你学到知识的同时产生独特的见解而不至于陷入作者的理论当中。
渡边康弘这种写法比较不错,他用章回体将固定的核心目标框住而不混乱。并且在书前附上“本书使用方法”,在书后附上“我做的共振地图”给读者做参考使用,指导行动价值颇高。在我用共振阅读读罢此书后,如果看到某些感兴趣的内容非得看下来不可时,就会进入熟读模式,把那一小块内容读下来化为己用。
我现在的通读模式和速度模式是用一个“共振阅读法”来综合取代,我们后面要做的,就是泛读和再看这本书有没有再读的必要,然后再去对应的进行熟读。
这是我认为的一个时间效率比较高的阅读程序:
设计的阅读程序2. 准成功人士目标制定算法
先想想,三年后的我。想要一些什么?
Who 我三年后,和谁在一起?
Where 我三年后,可能在哪里?
When 三年后的什么时间点有这样的状态?
What 三年后的我,正在做着些什么?
Why 我为什么要做那些事情?
How 三年后,我将怎么去完成那些事情?
思考完“三年后”,可以试图去思考“十年后”。
然后可以利用下面这个自我检查算法来对你的愿景制定计划
3.自我检查算法“梦想——未来金字塔”
这个工具我觉得比较好用,比如你已经在上面一步想清楚了未来的种种愿景——比如,三年后,我要成为自由的科学家。在私人生活上享有选择的自由,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没有心理压力。在社会生活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像这种反思工具,把成功地实现这种预期倒推分为三层,从而用一种比较系统地方法检测你现在还缺乏什么增大目标实现概率的必要因素:
第一层“基础层”,包括三部分:“健康”、“心理和精神”、“知识和教养”
第二层“实现层”,包括两部分:“事业,社会生活”、“家庭,私人生活”
第三层“成果层”,包括“经济、物质、金钱”
你看,首先把上面想出来的各种想做的事情分门别类填到这3+2+1=6个框框里面,这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发现不平衡的地方——如果某块是完全空白的,说明怎么能支撑上面的成果呢?
譬如,“健康”你完全没有填写,那么三年或者十年以后的你很可能由于你的健康问题而没办法去实现更上层的成果。
我把这个金字塔看成一种自我检查算法,这样的话,能够避免一味接受别人的思想而感到迷惘。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套算法,去创造不一样的人生计划。
总结
制定目标:通过未来反思法倒推,制定三年或者十年目标
问题发现:金字塔方法
问题分析:金字塔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借助别人的力量或者你自己做出分析
计划设计:试图设计三年或者十年规划,注意:我们人类并不是刻板得到制定结果的生物,我们要做的是画出一副航海地图,而航海到哪里我们随时调整计划
执行:可能执行中面临了各种问题和动力不足,我们此时就要积极寻求帮助——无论是试图求助于分析师或者专业人士,抑或通过自己的调查和分析提高执行能力。
利用我们的心智获得成功,利用我们的心智获得成长。道理说了很多做不到,往往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心智,获得心智,应用共振阅读法去读书,是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