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学校,孩子们咋能不喜欢

2022-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海2021

    在台湾,有这样一所神奇的学校,自1963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小班小校,设定从幼儿园到初中,每年级两班,每班不超过二十五个人,全校师生合计五百人。虽然小班小校不符合经济效益,私校学费有上限,但学校五十年来坚持不扩班、不加收学生,不愿成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学店”。它就是台湾省奎山中学,一所让孩子们非常满意和喜欢的学校。

    “一切为了儿童”,这句话并不新鲜,全世界几乎每所学校都这样说。但在奎山这句话并不是理念,而是遍布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实践。

    教育即生活,应该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教育,也是体验,是一种自然的体验。在奎山,这种生活体验无处不在。

    奎山学校的孩子们养鸡,从鸡蛋开始孵,观察成长,科学记录……就是生活体验。奎山教育者认为,让孩子养鸡这件事蕴含着两个很大题目,第一个是生命教育。鸡死了,孩子哭,老师带他把鸡埋在树下,告诉他生命的虚幻与永恒。过几天孩子跑到树下,把鸡挖出来看变成什么样子。第二是责任教育,就是责任感的养成。孩子们排队轮流来喂鸡养鸡,到了期末放假,他们把鸡养得又肥又大,吃或掉,或卖掉,或带回去继续养……面临选择,做出抉择。其实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通常都是老师下命令让孩子这样做那样做,没有让孩子自己作抉择,而学会选择的过程非常非常重要。请问有多少老师能够带孩子养鸡?养成或养不成不是重点,重点是过程,哪怕最后鸡全养死了也是很重要的过程。这就是一种生命体验。

  有一个班孩子养鸡,他们开始建鸡所,设计鸡所,还什么休闲区、睡觉区,真正开始做的时候计鸡所,还什么休闲区、睡觉区,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发现自己眼高手低、知易行难,建的鸡舍破破烂烂,根本和设计不符,但那是个过程。孩子们同样有收获。”

    奎山学生还种菜,每一个班级都是种可吃的蔬菜,为什么?还是奎山人那句话:“认识自然,从舌头里开始。”蔬菜被虫吃掉了怎么办?要不要用肥料农药?用了农药还是不是有机?这些很多问题都是要孩子思考,这个过程太重要了。

  在中国大陆,有哪一所学校教孩子去养鸡去种菜的,好像没有,我们的孩子整天埋头苦读书山题海之中,哪有时间接触大自然啊?哪有时间去体验生命啊?我们的孩子咋能喜欢学校呢?但愿这样的学校我们大陆多一些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