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也是个双标的人
你有见过不双标的人吗?反正我是没见过。
在生活中,其实我算是个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自己做不到的事也不要求别人做到的人。所以我一直以为我不是一个双标的人。
直到——昨天晚上我和黑泽吵架。
昨天我在大众点评上偶然间看到惠食佳(粤菜馆)在上海居然有许多分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马上激动地分享给黑泽,并告诉他我这周就会去市区品尝“家的味道”。第一次去惠食佳,是跟黑泽一起的,准确来说,是他带我去吃的,所以这家店对我们本来说也有些特别的意义。
黑泽听到之后有些不开心,说:“我下周就过去找你了,你不能忍到下周跟我一起吃吗?”
“没关系啊,你想吃的话等下周来了,我们再一起吃一次不就好了。”
“你就忍一下不行吗?”
我一听这话火一下就上来了,这个人在闹什么脾气,有必要这么小题大做吗?不过是一顿饭罢了。我这周就能吃到并且非常想吃,为什么就非得围着他转,等到他来了再吃?
于是两个十九岁的人,竟然为了这一点小事吵了两个多小时。说实话,我特别生气,因为没想到都是成年人了,他居然这么幼稚,固执地为了一种奇怪的“仪式感”揪着我不放。昨天晚上我很气愤地睡觉去了,觉得他简直不可理喻,快五年的感情居然还总是在这么“低级”的事情上纠缠不清,没有一点理性可言。
但谁叫我是个喜欢思考来思考去的人呢。从某一方面来说,我这的这个特点还真是彼此情感关系的顺滑剂,每次吵架之后我都会苦思冥想,权衡利弊,设身处地并且换位思考,到最后,总是能给对方安排一个合理性,然后把自己给说服了。
这次也不例外。
我为他的“辩护”从我想起上个星期的网球比赛开始。对于比赛,我焦头烂额,心里十分紧张。本来我下定决心做一个“成熟”的大女人,所有事情自己一个人扛,告诉自己长大了,要学会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绪。但由于我实在无法排解,比赛前一天的晚上,我还是开口向他倾诉了几句。结果他给我来了个理性分析,并且告诉我这件事情本来就没这么可怕,全是我自己的内心戏在作祟。说实话,他说的字字诛心,我自己心里对这些也早就明白,只不过这根本不是我跟他倾诉的理由啊,我无非想要些安慰和鼓励罢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想要的是柔情似水的感性,但对方却给我们清醒至极的理性。
正如我昨天对他做的一样。
于是我意识到昨天理性的我不过是为我自己的私心在做着嫁衣。我们都在日常的生活里理性对待事情,分析利弊,用清醒的头脑去独当一面;但在爱人双方之间,我们都希望索取一些来之不易的感性,不如说——外人无法给予的依靠感。而我昨天晚上如此辞色激昂地批判他的幼稚,感性,从某方面来说,也是为了替我自己的欲望辩护。因为并不是说我在生活中与他的相处就保持着多理性,多客观的态度,我也时常向他索取感性,比如来缓解我网球的焦虑。
我发现不是我有多理性或者多感性,而是我用感性要求他,但我却不肯让他用感性要求我,理性和感性按照我的需求转换着立场,变成了相互的武器。我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双标的人,至少从在情感方面的相处来说是这样的。
既然我有网球这方面的焦虑要他用感性回馈我,那他自然也有他的需求,大概昨天这种奇怪的“仪式感”就是他想我给予给他的安慰吧。
我在意的是他对我及时的鼓励和安抚,那么在平等的感情关系里,我也应该好好把他在意我什么给列入我的考虑之中。
不过话说回来,不双标的人真的存在吗?还是挺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