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别人写的故事
春节之后看的书都有点让人难以入眠,梁鸿笔下那些挣扎的梁庄的灵魂让我不安,武志红对家庭关系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原来家也会伤人,转而自省好几天。这几天想读点小说,读点什么不好,偏想来篇经典的,然后看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差不多用了两天,读完这长篇,又陷入无眠和钝痛。
时间过去了一百年,世界并没有多大的变化?那一次一次鼓起的梦想的风帆,某一日说不定会被无情的打击。从虎妞到小福子,扬起的希望又破灭,像夏日的那场大雨让祥子生了那场病,它会彻底熄灭好不容易亮起的小火苗。祥子买车的梦想,不亚于一个穷苦的老百姓买一套房子的梦想。天总有不测风云的时候,人总有旦夕祸福那一天。好不容易存下的一点钱,虽不至于被抢被掳,也会因为生病花出去,因为不小心撞到人赔出去,因为孩子要读书再拿出去,对于这个社会来说,那些穷苦的人即便活在了一百年之后的现代化的今天,和当年在北平拉黄包车的祥子又有多大的分别呢?也许我足够的偏执。至少他们不用忍饥挨饿,而且现代化的今天虎妞不会难产而死,小福子也不至于堕落,那也许祥子的生活还是看得到希望的。
看得一些故事,思绪就多了一些。记忆里的90年代又浮现在眼前。虽说二十年过去了,但是记忆仍然有岁月无法撼动的魔力,足见它对我的影响有多深刻。如果外公还健在,我是不是可以问问他年少时的那些好与不好的岁月是如何过来的,他是否还说得出说得清呢?如果问问尚在人世的外婆,她是否能描述那些岁月里斑驳的记忆呢?
也许他们年幼时的生活,跟祥子差不多。跟梁庄的人们差不多。活着就是对抗。像骆驼一样。
想到这里又很心酸。
最近的书读来读去,都脱离不了悲情的画面。
好不容易看看心理学,可是却让我看到了家庭的弊端。家是港湾,然而人格不完善的父母造就的问题少年,以爱之名的伤害,对待子女如自己的附属品,可以任意揉捏,做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管它是否开心,是否愿意。父母之爱是克制孩子天性的魔爪,自己无法去实现的梦想一一加注在孩子身上,自己无法得到的爱企望从孩子那里得到,中国家庭的社会现实,缺席的父亲,焦灼的母亲,和一个被任意摆布的如傀儡的孩子,最终出现心理缺陷的孩子,被这样家庭逼疯的孩子。
我真的有亲眼见到书里的那些残酷,才会在黑夜里如此伤怀。可是没关系,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我仍然满怀希望去生活,仍然有祥子最初买车的梦想,仍然想先做好自己,再去一个好的母亲,仍然想先实现自己的梦想,再去鼓励孩子实现属于他的梦想,就像《幸福来敲门》里的父亲,鼓励孩子捍卫自己的梦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