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14)|孔子说冉有政事不分
2025-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冉有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有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这么晚?”冉有说:“有政事。”孔子说:“那只是一般的事,如果有政事,虽然不用我,我也会知道。”
[解读]
晏:迟,晚。
政:政务、国事。
事:家事,与政相对。
有一天,冉有下班晚了,孔子就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冉有回答说是因为有政务要处理,所以回来晚了。孔子说不对吧,应该是有事务要处理,如果是政务,即使现在不用我了,我还是会知道的。
从对话中看出,孔子实质上是在批评冉有对政务与事务不分。在孔子看来,政务官负责的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即便他没参加,也必定会有所耳闻的;而事务官就是负责去执行,他没有听说也就不足为怪了。孔子在这里责怪冉有,嘲讽他政务与事务不分。
对待冉有的选择,也不能站在忠君的道德至高点上,一棒子打死,那也有点不实事求是了。
我们在抨击冉有的时候,也要设身处地的想想,在那个国君失威、家臣专政的时代,即便是孔子也无回天之力。
[读后启示]
人类历史上的文官制度起源于中国,早在春秋战国,先哲们已经在研究有关的政治制度,比如孔子在这里就指出,官员应该有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种。虽然同为官员,可它们还是有分别的。
政事分开是指政府与事业单位在职能、机构、人员等方面的分离,旨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通过政事分开,政府可以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事业单位能够更灵活地提供公共服务,最终使公众受益于更高效、更优质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