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
28天/66天
生活是一本书,而你就是它的作者。你决定了它的情节和步调,而且你-----只有你-----在一页一页地翻着它
积极主动四个字非常简单,很多人会说就这四个字,谁不明白呢?积极就是主动,主动就是积极。很多人其实只是在表面上懂得这四个字。四个字很简单,但是分量很重。
我们可以先从言语来判断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前面说到我们的思维意识决定了行为和态度,它们是一种习惯,有时候不受控制地表达出来。如果有意识仔细检查,我们会发现这些都会在我们的人格地图上体现出来。
消极被动的语言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天生就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
“我根本没时间做。”(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
“要是我的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
“我只能这样做。”(意味着受迫于环境或他人。)
我发现消极被动的人也是固定型思维(《终身成长》提出来的)的人,他们认定现在这个样子是无法改变的或者很难改变的。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人的这一辈子是无法改变,或者说很多事情就是固定的了,那将多恐怖,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梭罗说过:“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还好,我们能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这样一想是不是心理很舒服呢,这才是成长型思维。
消极与积极区别消极的三种决定论
消极被动的人会以社会流行的三种决定论所约束:
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比如一个人脾气不好,他会怪是他家人的DNA里就有坏脾气基因。
心理决定论: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有父母的言行决定的。比如你总是不敢在人前出头,每次犯错都内疚不已,那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你的童年经历分不开的,因为你潜意识忘不了你受过的伤,遭遇的惩罚,排斥,以及与人比较的感受。
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周遭的人与事影响着自己。
这三种决定论真的分析得太对了,我就时常陷入这三个陷阱当中。原始人的基因确实影响着我们动物性的一些表现,例如什么时候适合睡觉起床(太阳光),例如面对很多双眼睛的时候会紧张(意味着死亡),男性要更多的繁衍后代(寻找更多的配偶)。这种基因更多层面是一个动物层面带过来的,有些我们按照原来的进行会对身体有好处,有些我们按照原来的去做会被认为与禽兽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都可以改变。
我看了很多心灵成长的书后发现现在的一些痛苦跟以前的经历有关,如果我们一直无法走出来,那么我们会一直重复。如果消极被动,就只会怪罪父母,那只能一直重复。
环境确实很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李斯的“老鼠理论”就是讲环境的。我在大学里面寝室很多人打游戏的时候,我也去打了游戏,最后全寝室都打了游戏。这就是被环境所影响的人。而我有个朋友他就是寝室所有人都打游戏,但是他没有打,而是去做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三种决定论影响着我们,不知不觉。所以一定跳出自己思维来看自己,才能发现:哦!我刚在干嘛。冥想的好处就是我们更能清楚地内观,看自己的情绪,就相当于在房间里,你跳出来看自己。积极主动就是跳出来观察自己!
刺激——回应
从刺激到回应,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选择空间。消极的人中间是空白的,积极的人中间有很多选择。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讲的就是一段他被德国纳粹关进集中营,进行了长期生不如死地折磨。很多人被救出来后,都丧失了对生活的兴趣。但是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顿悟,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任由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王阳明心学);独立意志。
关注圈与影响圈
我们可以通过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来判定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关注的东西,这件做关注圈,关注圈里有些我们能掌控,这叫影响圈。有些超出我们能力范围。
积极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会越来越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如果一只关注我们做不到的关注圈,我们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小。
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上,唯一要做的就是扩大影响圈,对于那些我们能力做不到的,或者与我们关系不大的,就没有必要分心。
举个例子,范仲淹还是学生的时候,有一次皇帝来到他们那个地方,很多学生都跑出去看皇帝。但范仲淹没去,而是专心做着自己的功课,有同学就好奇问他,皇帝来了为什么不去啊。范仲淹淡定地说:我现在不好好努力学习功课见了他又有什么用,如果我现在好好用功学习,总有一天他会见到我的。果真班上只有范仲淹做了副宰相,天天见皇帝到想吐。范仲淹很清楚自己的影响圈在哪里。积极主动---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
怎么做到积极主动?一是不管何种情况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二是把关注点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