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人物超级剧作家

李咏、金庸去世,对你们触动真有这么大吗?

2018-10-30  本文已影响189人  461afc2bcf01

这两天有点不太平,先是重庆公交车冲入江底,十几人生死未卜。

昨天突然爆出著名主持人李咏患癌去世,紧接着又爆出印尼飞机失事的消息。

今天晚上,著名作家金庸去世的消息又顿时传遍了整个世界。

李咏

李咏、金庸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一时间,微博,微信,抖音,QQ空间等社交平台相继炸开了锅,人人都在缅怀,人人都在哀叹,人人都在悲痛哭泣,那个陪伴90后一代人成长的人,不在了,那个最会讲武侠故事的人也不在了。

但是我这两天,走在大街上环顾四周,一切与往常无异,世界依旧充满欢声笑语以及形色匆匆的人群。

我知道,对于一些特别喜欢李咏和金庸的人来说,他们的离去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

很多自己喜欢的偶像,自己喜欢的作家,对于自己的意义,不亚于身边任何一个好朋友,他们的去世确实够令人感到难过的。

但我同样几乎可以断定的是,大部分人,只是跟风“悲痛”而已。

当我听到李咏、金庸去世的消息时,确实很震惊,心想,卧槽!谣言吧!仔细一看,哈文亲自公布的,才相信。

但是震惊之余,却是毫无波澜,最多会回忆起他曾经做过的节目。并没有很多人朋友圈发的那样的悲痛,感觉就好像伤心过度恨不得打120的感觉。

更讽刺的是,我知道很多平时连书碰都不碰的人,竟然最为言辞激烈!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吗?

但这个现象很好解释。

传播学中,有个理论叫“沉默的螺旋”,说的是当你表达一些别人十分认同的观点的时候,会越发地兴奋。而你表达的观点不被人们所接受的时候,就会保持沉默。

当李咏和金庸去世的时候,缅怀和悲痛变成一种主流,当你去缅怀的时候,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与支持,自然而然地,哪怕你没有只是看过几集《射雕英雄传》或者几集《幸运52》,就跟风缅怀了。

至于真的对这两个人怀有多少情感,也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金庸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

主动缅怀也好,跟风缅怀也好,其实都无可厚非。他们也值得我们这般去缅怀。

但是,可怕的是,在这个自媒体泛滥的时代,他们的去世,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热点。

自媒体人们争相把他们的去世变成了一场“狂欢”。

李咏去世的消息一出,各大自媒体账号纷纷发布有关李咏的消息,有的总结他做过的节目,有的细数他跟哈文的爱情,甚至还有人把他女儿的微博扒出来,说她不孝,今天又传出李咏的葬礼只有9个人到场送行。

李咏的死讯为什么令人震惊,难以置信?

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来得太突然。为什么来得太突然?因为他安静。

患病后默默地和全家一起前往美国治疗,没有任何声明,期间回国主持节目也让人看不出任何患癌的迹象。

他想安安静静地去治病,安安静静地离开这个时间,哪怕有人造谣说他在国内捞钱捞够了去美国享福,他也没有出来说明真相。

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安静祥和的人,死后被各种媒体,个人真相报道,甚至有人攻击他的女儿。

这是他想要的吗?这是对死者的尊重吗?

显然不是。

那些真相报道的自媒体,尤其是消息才出来不到半小时就发稿的自媒体,你们只是在乎你们的流量而已。

因为对你们来说,他们的死只是一个热点,热点过了,价值就不大了。所以你们要抢时间,拼速度,至于自己在说什么,不重要。

对于金庸的死,我想说,人活到九十多岁,安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属于喜丧,不必悲伤,铭记就好。

我太奶奶活到89岁,丧礼的时候,只有职业哭丧人在哭泣,我们都知道她走得很安详。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看望太奶奶。

太奶奶说,人活到八十多,儿孙都不在身边,你们都忙,只能偶尔来看我一趟,我就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早点死,不用去过大把孤独的时光,也不必让你们费心牵挂。

或许对于很多耄耋之年的人来说,死可能是他们早已想好的归宿,他们准备充足,完全可以坦然面对,我们自然也不必伤心。

最后,我想以张嘉佳的一段缅怀金庸的话作为结尾,因为从他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他是真的热爱金庸,热爱武侠故事,也希望所有真正喜欢李咏和金庸,对他们有真挚情感的人们能够节哀。

张嘉佳微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